Fizz Time飞滋谈
欢迎来到Fizz Time飞滋谈,一个关于信仰与生命的对话空间。我们是一群对基督信仰保持开放和好奇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对话,与你一同激发如气泡般上升的新鲜观点,共创"啊哈”时刻。
EP19 | 我们的阅读是怎么“死掉”的?

👩🚀本期老朋友:嘉溦,一个想成为基督徒诗人的人,一位敏锐而富有创造力的书写者。2015年从《创造力》讲座的一次灵感开始写作,逐渐找到了诗歌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她曾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从小就热爱观察和思考。2014年通过CS·路易斯的《返璞归真》认识基督教,之后在寻找信仰答案的过程中与吴博士相遇。她的创作经历了从"抽屉"式的私密写作,到逐渐"松土"般开放交流的转变。
👉公众号:MyIntentionality
🎶片头片尾曲:《Restfulness》
🎶演奏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17 - 不是要学习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要回看我们原本活泼的好奇心是如何"死掉"的
01:48 - Rong分享自己的阅读历程:从买纸质书到电子书,现在主要阅读专业论文
03:02 - 对"嗜书如命"的人的好奇:那些沉浸式阅读体验是怎样的?
04:29 - 我们为什么要聊阅读这个话题?
06:15 - 嘉溦分享自己的阅读观点:阅读的广义理解,不仅限于书籍
07:53 -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想要获得他人的经验、知识或生命故事
09:24 - 讨论阅读的"宾语":阅读不只是书本,还包括世界、生命和对话
11:09 - 书本的特殊性:坦诚性和系统性,相比其他媒介的优势
13:57 - 书籍的系统性思维:作者提供的是一个整体的思绪和结构
15:02 - 阅读与写作的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神奇的联系
17:19 - "没兴趣不要硬读":饿了要吃才自然,强迫自己读没有意义
18:41 - 生命经历如何影响阅读体验:有时候需要时间才能读懂某些书
21:36 - 阅读的真正动力:不是为了背后的技能或品质,而是内在的联系
24:22 - Rong分享读论文的转变:从功能性读论文到完整阅读的喜悦
26:52 - 学习过程中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找到一个点并深挖
28:13 - 嘉溦分享不同的阅读体验:不是找内容,而是寻找情感连接
30:52 - 基督徒如何看待圣经:作为一本特殊的书,与普通书籍的区别
34:40 - 讨论阅读圣经与读普通书的不同:心境、目标和方法
36:42 - 嘉溦分享如何放下身份标签,重新找回阅读圣经的好奇心
41:16 - 找出阅读的捆绑在哪里:阅读不应该是沉重的负担
44:13 - 阅读圣经的本质:如何与一个远比普通作者厉害的对象对话
47:42 - 朗读的重要性:人类喜欢听故事的天性与历史传统
50:31 - 朗读与默读的区别:声音对理解和记忆的影响
52:57 - 小时候被读睡前故事的影响:与长大后的阅读习惯和身心健康的关系
54:51 - 讨论圣经阅读的方式:故事性与情感连接的重要性
58:54 - 团契阅读的价值:共同阅读和讨论带来的深度理解
1:04:16 - 人喜欢听故事而非道理:传统教育模式对阅读兴趣的影响
1:06:30 - 秋平分享自己读圣经的提问体验:如何从一无所知到充满好奇
1:11:30 - 回到核心:不是学习如何成为爱阅读的人,而是找回我们的好奇心如何“死掉”的
1:14:21 - 从阅读延伸到生活:你对什么有好奇心?
1:15:56 - 关于查询信息习惯的讨论:习惯性不查询背后的思维模式
1:19:43 - 思维固化与好奇心的关系:小习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
1:23:54 - 结语:查询只是敲门,是否想进入那个世界才是关键
🍵随播附读:
《赴约》不是出于对未知的攀登才开始阅读而是那猛然激活的已知让我翻阅它就在那里还没出发我已知晓终点是那知晓的召唤我相遇又仿似新知、初识一切都契合得刚好这一刻就是为了遭遇这一刻一滴雨的下坠刚好撞上到访的睁眼我内里的隐秘被你的肩膀知晓一个人大哭成为两个人的成为明媚的色泽终于,所有一切积蓄的酸与费解——它在等我到来而我被造、出生就是为了这场久别重逢的赴约《流浪的我住在你的心里面》流浪的我住在你的心里面纵容而温暖我喜欢贴着你的肺休息听你说话的声音亮如洪钟透过你的肺腑看出去你的笑使我从死人堆里活过来你的眼神把我内里的灵唤醒我在你的外面畅游、肆意也就是在你的
EP18 | 人生得意须尽欢?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春快乐!祝大家蛇年身体健康,吉祥平安!保持追问,持续探索,信仰的路上,我们彼此作伴🙏
👩🚀本期主播嘉宾:秋平,现Living Water活水茶堂主理人。2024年底一条意外的朋友圈将她带到这个充满茶香的空间。在这里,她不仅是一位茶艺师,更是一位倾听者和对话者。通过一杯杯茶,她见证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故事,也在与客人的交谈中不断思考信仰和成长。
🎼片头片尾曲:《Reminiscent》
🎶演奏: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16 - 年轻人对人生主线的焦虑:没有工作时如何确认自己的价值?
02:15 - 认识秋平:从意外成为Living Water Tea House 的"饲养员"说起
04:30 - 茶堂主理人的奇妙邀约:一条朋友圈引发的身份转变
13:10 - 茶堂空间的独特意义:不只是饮品店,更是信仰对话与交流的场所
20:16 - 茶堂的跨文化实践:从喝茶、聊天到跨越文化的理解
31:41 - 关于Hospitality的思考:热情待客如何打开心灵对话
38:19 - 跨宗教交流的有趣经历:在茶堂遇见的各种信仰对话
51:16 - 当代年轻人的生命困惑:在物质之外寻找生命的意义
1:02:04 - 观察茶堂的客人:从交谈中看见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
1:17:06 - 一个特别的分享:关于在教会受伤的人如何在茶堂找到疗愈
1:23:42 - 结语:保持好奇心,不要停止追问生命中的问题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17 | 咖啡里的信仰香气:当一个基督徒决定在社区创业

🎉祝贺返璞书咖Return Coffee上线平台6周就拿到了青岛好评榜第一,复购榜第六!!!
👩🚀本期老朋友:璐姐,小珂十多年的好朋友,生长于基督教家庭,目前是返璞咖啡Return Coffee的主理人,一家在青岛金沙滩旁,人杰地灵,墨香和咖啡香交织缭绕的社区咖啡书吧,也是立志要开7家社区咖啡店的璐老板。
🎼片头片尾曲:《Moments From Hannah's Korg》
🎶演奏: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16 - 开店后的深刻发现:每个人都有鲜活的生命,不再是空想中的"99%"
01:38 - "事情很简单"这句话的困扰:在团契与生意之间的挣扎
05:37 - 创业6周的惊喜:登上好评榜第一,复购榜第六
13:31 - 小纸条带来的温暖连接:一个顾客收藏手写便签的故事
19:34 - 重庆女孩的故事:一个陌生人如何被温暖打动
29:13 - 处理差评的艺术:香港顾客的反馈如何变成进步的契机
45:17 - 关键发现:擦奶嘴的抹布带来的启示
52:14 - 不一样的评价回复:如何让每一次互动都充满温度
58:04 - 暖心故事:一碗面条开启的感恩节聚会
1:04:11 - 为什么社区咖啡店能成为现代人的心灵栖息地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16 | 从抽屉到松土【下】

👩🚀本期老朋友:嘉溦,一个想成为基督徒诗人的人,一位敏锐而富有创造力的书写者。2015年从《创造力》讲座的一次灵感开始写作,逐渐找到了诗歌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她曾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从小就热爱观察和思考。2014年通过CS·路易斯的《返璞归真》认识基督教,之后在寻找信仰答案的过程中与吴博士相遇。她的创作经历了从"抽屉"式的私密写作,到逐渐"松土"般开放交流的转变。
👉公众号:MyIntentionality
🎶片头片尾曲:《Chestnut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
🎶演奏: 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随播附读:
《流浪的我住在你的心里面》流浪的我住在你的心里面纵容而温暖我喜欢贴着你的肺休息听你说话的声音亮如洪钟透过你的肺腑看出去你的笑使我从死人堆里活过来你的眼神把我内里的灵唤醒我在你的外面畅游、肆意也就是在你的里面栖居、生长我喜欢贴着你的肺舒展听你说话的声音铿锵有力不需吹灰之力就明白你神经缘起、弦外之音尚未言语我的手就为你递过去哦,流浪的我住在你的心里面那是颗博大、有力、成熟且衰疲的心哦,你可知?流浪的我住在你的心里面《赴约》不是出于对未知的攀登才开始阅读而是那猛然激活的已知让我翻阅它就在那里还没出发我已知晓终点是那知晓的召唤我相遇又仿似新知、初识一切都契合得刚好这一刻就是为了遭遇这一刻一滴雨的下坠刚好撞上到访的睁眼我内里的隐秘被你的肩膀知晓一个人大哭成为两个人的成为明媚的色泽终于,所有一切积蓄的酸与费解——它在等我到来而我被造、出生就是为了这场久别重逢的赴约
《简单》我也写出了《百年孤独》,感觉自己比约伯还冤。巴别塔之巅,我的名在传开——
什么?你却嗤笑我?!
你在哪里?谁告诉你(赤身露体)呢?
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你作的是什么事呢?
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
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
你(兄弟亚伯)在哪里?你作了什么事呢?
人类一切的故事,悲剧、喜剧都源于此?仅仅出于这些,没别的了?
没了?
EP15 | 从抽屉到松土【上】

👩🚀本期朋友:嘉溦,一个想成为基督徒诗人的人,一位敏锐而富有创造力的书写者。2015年从《创造力》讲座的一次灵感开始写作,逐渐找到了诗歌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她曾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从小就热爱观察和思考。2014年通过CS·路易斯的《返璞归真》认识基督教,之后在寻找信仰答案的过程中与吴博士相遇。她的创作经历了从"抽屉"式的私密写作,到逐渐"松土"般开放交流的转变。
👉公众号:MyIntentionality
🎶片头片尾曲:《Chestnuts Roasting On An Open Fire》
🎶演奏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随播附读:
《母与子》之一你注视着我,瞳仁里竟照不出我的影子。我嘶吼着,却仿佛连树叶都不会惊动。对着镜子,我笑,他也笑。砸掉杯子,我心痛,他也跟着碎了。可是,你面对我,像是看着别人。我硬闯进你的心,这里面并没有你。之二你抱紧我,像一团火要把我融掉。我好热,辨不清是汗水,还是消融出的液体。你的意志如襁褓,你唤它作“爱”、“牺牲”。我不敢挣脱,辨不清是绳子缠得太紧,还是襁褓的命名太有威慑力。我好热,我在出汗,我在溶解,我在哭。我离开你的母体,是一具赤裸的身体和一颗未被加工的心。我不是谁的作品,亦不是谁的意志情感接收器。我有一具裸体,和一颗不能被写上字的心。《爱的吊诡》假如你告诉我说,爱是最幸福、快乐的感觉;我会告诉你说,爱是最煎熬、难受的体验。假如你告诉我说,爱是两个人双人舞;我会告诉你说,爱更是一个人的独唱剧。假如你告诉我说,你无法感受到被爱;我会告诉你说,此刻很可能你被爱得最强烈。假如你告诉我说,艳羡眼前人亲密的互动;我会告诉你说,也许此间还没有真正的爱。爱是吊诡。爱是没有理由,能说得出理由的谈不上是爱。当你去爱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是并不爱你的。当你被爱的时候,你是不知道的。当你需要确认人的爱的时候,你是不在那个人的爱中的。当你付出爱的时候,你同时率先得到了爱。当你爱到枯竭的时候,你的爱又是满溢的。当你对爱饥渴的时候,你已经沐浴在爱中得饱足了。当你忽然意识到曾经那么深地被爱,你早就来不及去回应了。当你好想好想去爱一个人的时候,向你呼求的却是另一个你一点都不想爱的人。EP14 | 【Faith Check】两个约翰:一个活了14000年,一个活在幻觉里

🍻【本期含有电影剧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和《美丽心灵》
👩🚀本期主播:Xiaoke, Qiuping, Rong(感冒版)
🌹特别致谢:Enzo
🎙️【Faith Check】系列:关于三位常驻主播的日常碰撞,有时激烈,有时柔缓。我们分享近期各自的生活经历,带着信仰眼光去发现,每件小事都有嚼头,每一份笃定都允许被质疑。让张力hold一会儿,让体验飞一会儿,让理性先行,让思考踏实落地。信心不是一天建立的,但是一瞬间就可能崩塌,常check常积累。用吴博士的话来说:必须理性,启示,体验三管齐下!
🎼片头片尾曲:《Beatrice (Jazz Standard)》,演奏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16 - 信仰中的挑战如何让生命更加鲜活,避免陷入宗教化的舒适区
01:41 - 一起看了部超有意思的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讨论当我们坚信的东西被挑战时会怎样?
13:12 - "等等,这不就跟我们之前的经历一模一样吗?" 带入Edith,一起分享各自的亲身体会
24:13 - 挖掘更深的问题:"相信"不是选择题,而是而是看到它是真的
31:41 - 再来聊聊《美丽心灵》,这部影片带我们思考:如何面对内心的"欺骗"?
42:18 - 反思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即便是最理性的人也会面临信仰的挑战
54:30 - "张力"不是坏事!当信仰和现实起冲突时,可能正是突破的好时机
1:04:14 - 原来真相是个动词!信仰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在生命经历中不断体验与认识
1:11:44 - “让别人来玩自己的游戏” :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生命位置,而不是模仿他人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13 |【回忆吴博士04】🙂🙂🙂👍👍👍🌹🌹🌹🙏🙏🙏

👩🚀本期朋友:Peter,小珂和Rong的前同事,Qiuping的查经网友,也是吴博士带领的团契1155的弟兄。作为一位从不看书的销售人员,在经历人生低谷时接触到吴博士,被其理性与真实深深打动。后来以"志愿者"身份空降爱因斯特办公室,每天搭一个半小时地铁上班,作为在吴博士身边学习的学费。从表情符号的选择到工作态度的调整,吴博士事无巨细的教导让他对信仰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今的他,不仅将这些教导应用在工作中,更深刻体会到信仰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回忆吴博士】系列之Peter视角:
“吴博士的肉身离开快1年了,他与我的微信对话在置顶位置,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大群、小群以及各种讨论的录音,我一度不敢点开看也不敢去听录音,他的肉身离开也深深的触动着我们所有人,像一场9级地震,余波至今未止。
人生的启蒙时刻不多,而抓住的少而又少。在我人生最低谷、最绝望的时候,坐在腾特教育的小小的前堂,通过社交媒体的连线,第一次认识吴博士,那是一次《林前书》有关基督身体与肢体的讲道,短暂的一个多小时,对于从来没有翻过圣经的我,甚至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偏见的我,竟然被震撼到了:理性———我从来没有想到圣经是可以如此的理性,它并非是一本鸡汤、也不是一套道理,它是在静静地阐述一个客观的存在,这个存在就像是我曾经一直无法确定的、在怀疑的,人间是否有一个绝对的真理,这个真理是真正的灯塔,我们几乎所有人不清楚为什么却都在苦苦寻找的东西。
我竟然隐约发现,在吴博士缓慢而清晰的表达里,有这个东西。我自此加入这个在1155已经进行多年的固定周六查经,每周都去。
那次参与查经之后,我对吴博士及吴博士的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赵牧师尽显爱人本色,喜出望外之余趁机给我推荐他的《创造力》小册子,以及他的《创世纪读经札记》(我是通过1155清流公众号看的)。那个时候的我,每天都在绝望的边缘,用残存的理智度日,当打开这两本书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几乎每天休息躺下,一看就看到凌晨两点,吴博士的每一个文字,都深深的震撼到我,在1155清流的公众号里还有我情不自禁留下的点评。在这之前我几乎很难想象,竟然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把那么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创世纪》经文解释的如此清晰、简明、深入、浅出,也让我随之深深的感叹原来《创世纪》是在说这个!原来我对圣经的认知是那么的愚昧,我的那些似是而非、道听途说的前见是那么的可笑,我自认为的理性、理智,是那么的荒唐。
另一个匪夷所思的体验同时随之而来,我竟然在日常致死的纠缠里,重新生出一丝的希望来,那种希望就像全新的空气,让我又开始呼吸起来,一边是死亡气息,一边是这全新的空气,我扎进文字里,就像抓住了一个救命的稻草。
就在这种奇妙的体验之中,1个月后,我受洗了,成为了一名我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说阿门还不顺口、不习惯的:基督徒。” ——Peter
🎼片头片尾曲:《Gratitude (Improv) 》,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33 - 关于吴博士的"真":通过微信表情的细节展现他的认真和用心
01:03 - Peter初次介绍,回忆与吴博士相识的经历
18:20 - Peter分享他第一次接触吴博士的查经经历,当时讲解《身体与肢体》的内容让他印象深刻
31:41 - 信仰的本质探讨:
信仰不仅仅是做一个好人 不仅是寻求智慧或知识 最关键是解决死亡和罪的问题 是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与神相遇、经历34:37 - 通过爱因斯特工作经历印证:
生活中的事件不只是需要去处理的问题 而是神让我们在经历中认识祂的真实 这种认识会影响具体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35:49 - 对"属灵争战"有了新的认识:
不是简单地将现实中的好坏归因于属灵力量 需要更深层的理解和体会 体现在具体行动和态度上34:37 - Peter以志愿者身份加入爱因斯特, 他说服吴博士不要给他发工资:"你就当这是我跟你学习的学费,还每天早起搭一个半小时地铁去上班
43:06 - 吴博士在工作上和Peter一起做实验,不要被具体事务困住,否则没有创造力
52:10 - 讨论吴博士的反应快、思维敏捷的特点,源于他对圣经的理解和研究
1:03:31 - 探讨吴博士与他人交流的细节,包括对表情符号使用的讲究,体现他的真实、用心交流,认真对待每件事,以及他活出的信仰和生活的一致性
1:41:57 - Peter强调这档播客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的独特价值,提醒主播不要过分关注收听量,而要专注于内容质量,就像信仰中的"窄路"一样,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往往不会大众化。
🧾随播附读: 谈话:我们对“创造力”最直观的生命体验我发现!在我们与好朋友谈话中,跳动的思绪感觉起来是如此的自由,如此的灵动,毫无预测性可言。在一句话说出来以后,你听见了自己的声音,却仍然无法准确预测和把握,自己脑子里蹦出来和嘴巴里说出来的下一句话,会是什么?一直等自己听见声音的时候,那句话才被你把握了。但下一句呢?还是无法预测和把握。意念与话语几乎同时流出来的。这些意念和话语当然都是我们自己的意念和话语,但同时,因为它们是如此的自由,如此的难以预测和把握,我们感觉起来,都好像不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只是因为它们是从我们的脑子或心里流出来,我们才不得不说,它们是出于我自己的创造,与他人都无关。”—— 我在这段文字里想表达的是,一场与好朋友之间的自由轻松有趣的谈话,是我们对“创造力”的最直观、最愉悦、最有灵气的生命体验。——摘自吴博士《我们对“EP12 | 被裁后的48小时:如何直面现实经历中的绝对真实

👩🚀本期家属:Charles,小珂的先生。从小成长于基督教家庭,耳濡目染,但直到成年后才开始深入思考信仰的本质。作为一位职场人士,他在四大工作10年突遇“闪电裁员”,这次经历让他重新审视了信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也让他对"神的保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敏锐地观察到许多基督徒(包括自己)在面对困境时容易出现的两种倾向:要么将顺遂归功于神的保守,要么将挫折视为神的功课。通过这些生命经历,他逐渐认识到信仰不仅仅是周日去教会或做个好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与神相遇、经历并理解属灵的真谛。
🎼片头片尾曲:《Reminiscent》,作者:The Wanderer (个人网站:https://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2:16 - Charles回顾经历了部门主管被裁员,几个月后他自己也被裁 05:06 - Charles面对裁员的心理变化:从最初两三个月的焦虑到实际发生时反而较为平静 07:45 - 夫妻俩回忆起之前一次食物中毒的经历,这让他们开始思考信仰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11:55 - 小珂分享来美国后认真学习圣经,尤其是在父亲去世后,更觉得要弄清楚信仰的意义 13:10 - 第一次发现虽然学习圣经很认真,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把信仰当真,生命出现"分裂" 15:34 - 面对裁员时的信仰困惑:如果神是保守的神,为什么还会让家庭面临这样的危机? 18:14 - 讨论恐慌感如何影响一个五口之家,包括房贷和日常开销等现实问题 20:16 - Charles发现自己最大的困扰不是失业本身,而是对人生意义的迷茫 24:13 - Charles观察到许多基督徒(包括自己)面对困难时的两种常见反应:1. 事情处理好了就说是神的保守
2. 事情不顺利就说是神的功课或无法理解的计划 31:41 - 开始深入思考基督教信仰的本质:不仅仅是做好人或寻求智慧,而是解决死亡和罪的问题 35:49 - 经历这次裁员后的领悟:生活中的事件不只是需要去处理的问题,而是神让我们在经历中认识祂的真实 37:28 - 对"属灵争战"有了新的认识:不是简单地将现实中的好坏归因于属灵力量,而是需要更深层的理解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11 | 三种语言,一颗好奇心:00后眼中的造物神奇

👩🚀本期朋友:笔丰(小蜜蜂),秋平的团契姊妹。这位00后目前在美国攻读脑神经专业研究生。她的人生轨迹颇为独特:4岁时从中国移居哥伦比亚,14岁又来到美国求学。丰富的跨文化经历不仅让她能在三种语言中无缝切换,赋予了她强大的感知力和表达力,更塑造了她独特的生命视角。从幼儿园老师到自闭症医院工作者,再到脑神经研究生,笔丰的求学和职业探索之路充满了意外和惊喜。她对科学与信仰的思考,以及对文化差异与共性的洞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片头片尾曲:《Hopeful Longing 》,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55 - 认识00后小蜜蜂(笔丰):现在美国读脑神经研究生 01:47 - 小蜜蜂4岁从中国移居哥伦比亚,经历有趣的文化冲击 13:13 - 超酷的多语言思考模式:小蜜蜂的大脑用三种语言混合思考! 16:35 - 从小接触信仰到大学真正建立与百宝叔的关系 24:44 - 职业规划大变身:明星→历史学家→天文学家→最后选择生物专业 34:37 - 毕业后找工作艰难,在自闭症医院工作激发对脑神经的兴趣 43:06 - 科研路上的感悟:越学习越体会造物主的奇妙 52:10 - 给00后的人生建议:看世界、保持开放、超越刻板印象、坚持理想 1:03:31 - 跨文化交流的精髓:寻找相同而非不同;欣赏每个人的独特性;在差异中发现美,在不同中寻找共同的爱的表达👂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10 | 【Faith Check】记一次意料之外的共同的良心见证

👩🚀本期主播:Xiaoke, Qiuping, Rong
🎙️【Faith Check】系列:关于三位常驻主播的日常碰撞,有时激烈,有时柔缓。我们分享近期各自的生活经历,带着信仰眼光去发现,每件小事都有嚼头,每一份笃定都允许被质疑。让张力hold一会儿,让体验飞一会儿,让理性先行,让思考踏实落地。信心不是一天建立的,但是一瞬间就可能崩塌,常check常积累。用吴博士的话来说:必须理性,启示,体验三管齐下!
🎼片头片尾曲:《Departure 》,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16 - 信仰这个事儿,说白了就是别人的经历你听听就好,自己还得动脑子想想。 01:22 - Xiaoke最近的苦恼,陷入情绪无法前进。 03:54 - 三人讨论了下怎么在日子不顺心的时候还能保持信仰,不容易。 07:23 - 开始聊信仰到底是什么,怎么把它带到在日常生活中。 11:25 - 谈到了永生这个话题,听起来玄乎,你吃得下去嘛? 15:25 - 讨论了下怎么跟不同信仰的人打交道,既不丢自己的信仰,又不得罪人。 21:15 - 聊到了死亡和永生,以死为始去思考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26:44 - 探讨了信仰这种很私人的体验该怎么跟别人分享,挺难的。 33:54 - Xiaoke安利她最近看的《梵高与上帝》,聊了聊艺术家的人生和信仰。 40:31 - 大家讨论起了看艺术的不同角度,挺有意思的。 46:44 - 聊到了文化啊,常识啊,人性啊这些大话题,还从信仰的角度聊了聊。 54:41 - 在神创论的视角下感叹了下大自然多神奇。 57:33 - 讨论了圣经里人类地位为啥这么特殊,人类的强大和脆弱。👂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9 | 【回忆吴博士03】那些年,我们一起挨骂的日子(下)

👩🚀本期老朋友:黄老师,小珂和Rong的前同事,也是吴博士带领的团契1155的姊妹。曾是吴博士的工作助理,共事十多年。目前在美国就读神学院。
🎙️【回忆吴博士】系列:“我们有幸与一个天才有过人生交集,这个天才在我们的人生里留下了很多的痛苦,在他短暂的生命结束后,随着我们的人生阅历和成长,我们才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天才的份量,他的与众不同,他的才华横溢,不仅是在他的思想和文字里,更在他与这个世界、国家和文化,在与我们之间发生的生命交集和冲突里,让我们平凡的人生和思想得以体验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更具冲突但却更为真实的世界真相,在这个真相里,融合了上帝的启示,圣经的纬度,精神世界里的探索,与点点滴滴的人生小事和碰撞冲突结合起来,让我们的人生因为与这个天才的交集而变得与众不同,无法再平凡了。”——黄老师
🎼片头片尾曲:《Gratitude (Improv) 》,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16 - 如果我们的伤害是1,那吴博士受到的伤害是一千甚至一万。 01:21 - 吴博士的骂实际上是在求一个真实的对话。 02:31 - 即使理解了吴博士的影响,回到现实生活中仍然会回到原来的思维模式。 05:08 - 吴博士对信仰的转变是基于理性,特别是关于圣*灵的理解。 13:33 - 吴博士和我们遇到的美国基督徒对信仰的理解与我们遇到的国内基督徒的差异。 24:01 - 黄老师分享了在美国神学院和教会的经历,让她重新思考了之前吴博士对信仰的理解。 35:57 - 内地的教育体系对人的束缚是肉眼可见的,以及如何突破这些束缚。 47:38 - 黄老师和心理学同学的对话,激发了她对吴博士的同理心。 54:53 - 吴博士对跨文化理解的独特见解,不是尊重差异,而是追求共同的良知。 1:07:10 - 讨论了如何保持对重要经历的记忆和理解。 1:13:44 - 爱因斯特办公室天使 Angels(我们共同的外国同事)在理解和支持吴博士方面的作用。 1:21:40 - 吴博士在一次跨文化主题全英文的会议上坚持用中文发言的场景。 1:30:30 - 被吴博士"骂"的场景历历在目,这是推动我们个人成长和信仰成长的生命动力。🧾随播附读: 黄老师随笔本来以为随着吴博士的去世,我离开了1155,又在一个全新的美国的环境里读书,会迎来我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很强烈的意愿,想忘记吴博士和爱因斯特,忘记1155,忘记这十二年的痛苦经历。因为对于我的人生而言,与吴博士发生交集的这十二年,信息量太大,经历的事情太多,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消化不了,无以承受。但是今天跟小珂聊天的时候,发现我们两个的共同经历是,我们来了美国以后,在美国文化、美国教会和美国人的经历和帮助下,才逐渐理解了吴博士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和意义。对于我而言,我在神学院学习的全部课程和生命经历,都是在渐渐地帮助我去理解我和吴博士之间的冲突,帮助我理解吴博士表达过的内容。这是我自己不曾想到的。
在过去的这个暑假里,我修了一门课程,与一个美国姊妹建立了深厚的属灵友谊,我们每周见面一次一起读圣经,然而我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在暑假里所整理吴博士的文字。我因为做网站的原因,一直在持续地整理吴博士的文字。吴博士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但是在吴博士去世以后,我依然被他的文字所深深地吸引,他的文字依然像灯光一样照亮着我的学习思考和生命反思,这是我自己完全没有想到的。
在我的人生里有两条线,一条线是我和吴博士之间的生命经历,其中绝大部分是痛苦的经历,无数次地被骂,在我的劳动手册里的是三次被爱因斯特开除的记录,在我妈妈的复述里是吴博士和严老师是两个让她发抖的人,因为他们对我的评价太低了,我的人生一直是我母亲心中的骄傲,她承受不了吴博士对我这样的负面评价,吴博士是一个让我的家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在1155的团契里,我是无数次被赶走和开除,这是我至今都无法消化和回顾的人生经历。
另外一条线则是深深地被吴博士的讲道,文字和才华所吸引,这条线侧重的是理性和思想,如果我不是吴博士的助理,如果我没有在爱因斯特工作过,只是单纯地旁听和欣赏吴博士,如果我的生命中只有这一条线索,会减少我很多的人生痛苦。其实吴博士的这一条线索也已经与当代教会和神学思想很不一样了,我个人的天赋和特长其实是更喜欢这条线索,我希望我的有生之年可以把这条线索用我自己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我在神学院希望进深和完成的个人理想。
但是我的生命当中有两条线索,两条互相冲突的线索,这给我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痛苦。今天我跟小珂聊天的时候,发现在我真实的体验里,对我影响更大的是那些负面的,痛苦的,与吴博士之间无数次冲突的生命经历,这是我想忘都忘不掉,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的生命有着更为深层的影响,会出现在我的梦里,会在我人生的某一个时刻突然明白和恍然大悟,这更像是一条隐线,一条我自己没有清晰的意识和感觉,却更为重要的线索。
爱因斯特是我的人生经历,1155则是我学习圣经的团契课堂,我今天跟小珂分享,其实1155学习的内容真正进入到我的生命,是在我进入神学院以后,我们之前跟着吴博士学习的时候,教会是学习的素材,我们像吸收知识一样,跟着吴博士学习,这些头脑认知是很重要,但是当我进入神学院和美国的教会以后,这些真实的生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的人生里,成为我的朋友,给予我帮助,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吴博士之前讲过的知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会。在我的体验里,生命经历的份量要远远大过头脑认知。我跟小珂说,我以前学习吴博士的知识,记都记不住,因为那是我脑海的知
Ep8 | 【回忆吴博士02】那些年,我们一起挨骂的日子(上)

👩🚀本期朋友:黄老师,小珂和Rong的前同事,也是团契的姊妹。曾是吴博士的工作助理,共事十多年。目前在美国就读神学院。
🎙️【回忆吴博士】系列:“我们有幸与一个天才有过人生交集,这个天才在我们的人生里留下了很多的痛苦,在他短暂的生命结束后,随着我们的人生阅历和成长,我们才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这个天才的份量,他的与众不同,他的才华横溢,不仅是在他的思想和文字里,更在他与这个世界、国家和文化,在与我们之间发生的生命交集和冲突里,让我们平凡的人生和思想得以体验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更具冲突但却更为真实的世界真相,在这个真相里,融合了上帝的启示,圣经的纬度,精神世界里的探索,与点点滴滴的人生小事和碰撞冲突结合起来,让我们的人生因为与这个天才的交集而变得与众不同,无法再平凡了。”——黄老师
🎼片头片尾曲:《Gratitude (Improv) 》,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42 - 回忆与吴博士相处的经历,虽然当时不理解,但这些经历真真实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命。 07:57 - 吴博士是天才般的人物,他表面上的“格格不入”现在看来都是各有名堂 10:13 - 吴博士骂人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呢? 17:36 - 举例说明吴博士敢言背后的真实想法。 24:01 - 在任何环境下,吴博士都能做到知行合一。 30:27 - 反思了我们各自的工作经历,吴博士对真实反应相当重视,为什么呢? 39:00 - 一个"小熊爬山"视频引发的讨论和思考。 54:59 - 观察到吴博士看待事物的维度与他人的不同,这和他的信仰有关吗? 1:01:25 - 讨论了在美国文化中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接受不同观点方面。 1:17:37 - 关于吴博士的信仰和一致性。 1:27:42 - 我们如何面对真实和分享真实想法的勇气。🧾随播附读:黄老师随笔:本来以为随着吴博士的去世,我离开了1155,又在一个全新的美国的环境里读书,会迎来我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很强烈的意愿,想忘记吴博士和爱因斯特,忘记1155,忘记这十二年的痛苦经历。因为对于我的人生而言,与吴博士发生交集的这十二年,信息量太大,经历的事情太多,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消化不了,无以承受。
但是今天跟小珂聊天的时候,发现我们两个的共同经历是,我们来了美国以后,在美国文化、美国教会和美国人的经历和帮助下,才逐渐理解了吴博士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和意义。对于我而言,我在神学院学习的全部课程和生命经历,都是在渐渐地帮助我去理解我和吴博士之间的冲突,帮助我理解吴博士表达过的内容。这是我自己不曾想到的。
在过去的这个暑假里,我修了一门课程,与一个美国姊妹建立了深厚的属灵友谊,我们每周见面一次一起读圣经,然而我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在暑假里所整理吴博士的文字。我因为做网站的原因,一直在持续地整理吴博士的文字。吴博士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但是在吴博士去世以后,我依然被他的文字所深深地吸引,他的文字依然像灯光一样照亮着我的学习思考和生命反思,这是我自己完全没有想到的。
在我的人生里有两条线,一条线是我和吴博士之间的生命经历,其中绝大部分是痛苦的经历,无数次地被骂,在我的劳动手册里的是三次被爱因斯特开除的记录,在我妈妈的复述里是吴博士和严老师是两个让她发抖的人,因为他们对我的评价太低了,我的人生一直是我母亲心中的骄傲,她承受不了吴博士对我这样的负面评价,吴博士是一个让我的家人闻风丧胆的名字。在1155的团契里,我是无数次被赶走和开除,这是我至今都无法消化和回顾的人生经历。
另外一条线则是深深地被吴博士的讲道,文字和才华所吸引,这条线侧重的是理性和思想,如果我不是吴博士的助理,如果我没有在爱因斯特工作过,只是单纯地旁听和欣赏吴博士,如果我的生命中只有这一条线索,会减少我很多的人生痛苦。其实吴博士的这一条线索也已经与当代教会和神学思想很不一样了,我个人的天赋和特长其实是更喜欢这条线索,我希望我的有生之年可以把这条线索用我自己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我在神学院希望进深和完成的个人理想。
但是我的生命当中有两条线索,两条互相冲突的线索,这给我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痛苦。今天我跟小珂聊天的时候,发现在我真实的体验里,对我影响更大的是那些负面的,痛苦的,与吴博士之间无数次冲突的生命经历,这是我想忘都忘不掉,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的生命有着更为深层的影响,会出现在我的梦里,会在我人生的某一个时刻突然明白和恍然大悟,这更像是一条隐线,一条我自己没有清晰的意识和感觉,却更为重要的线索。
爱因斯特是我的人生经历,1155则是我学习圣经的团契课堂,我今天跟小珂分享,其实1155学习的内容真正进入到我的生命,是在我进入神学院以后,我们之前跟着吴博士学习的时候,教会是学习的素材,我们像吸收知识一样,跟着吴博士学习,这些头脑认知是很重要,但是当我进入神学院和美国的教会以后,这些真实的生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我的人生里,成为我的朋友,给予我帮助,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吴博士之前讲过的知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会。在我的体验里,生命经历的份量要远远大过头脑认知。我跟小珂说,我以前学习吴博士的知识,记都记不住,因为那是我脑海的知识,现在连同吴博士这个人都转变成了我的生命经历,知识是记不住的,而人生经历则是忘不掉的。
在吴博士的信仰表达里,救恩的宏大叙事与个人的生命体验是息息相关的,然而却是产生冲突和张力的。启示、理性和体验,构成了人生的三个角度,三者结
EP7 | 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信仰,把你的一切都带进去

👩🚀本期老朋友:璐姐,小珂十多年的好朋友,生长于基督教家庭,目前是返璞咖啡Return Coffee的主理人,一家在青岛金沙滩旁,人杰地灵,墨香和咖啡香交织缭绕的社区咖啡书吧,也是立志要开7家社区咖啡店的璐老板。
🎙️璐姐神聊系列:应该之后会有很多集!这期是小珂和璐姐的神聊,从生活本身的事件出发,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有趣的灵魂,缺少的是发现有趣灵魂的眼睛。每个人都是传奇!亲子,婚姻,教育,亲密关系,家庭,朋友,事业,人生目标与价值,每个话题都值得细细展开,深入讨论。当自己的生命经历和别人的生命经历通过对话碰撞的时候,会自然产生无数个上升的“啊哈”气泡,我们称之为Fizz Time!
🙏关于标题:改编自纪伯伦的诗句:“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你的宗教。/ 何时你进去,把你的一切都带了去。”(冰心译)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
00:12 - 璐姐:生命活了!原来读经和生活是不可能分割而论的! 02:34 - 小柯讲述了一次"神奇"的饭局,原来大家都有想法,就是不敢说出来。 07:26 - 璐姐分享了自己的"啊哈时刻":原来每个人都在找寻自我,太真实了! 15:31 - 讨论到教育问题,璐姐妈妈的教育理念简直是宝藏! 24:01 - 聊到了心理学vs信仰的话题,结果发现两者竟然有点像?! 但又不完全一样。 31:38 - 璐姐说出了一个震撼的观点:信仰不是为了活得好,而是为了看到真相! 38:35 - 讨论到星座、心理测试等,发现大家都在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46:52 - 回到教育话题,璐姐妈妈的育儿理念简直是神级! 54:54 - 对比心理学和信仰,发现信仰其实是在回答更深层次的问题。 1:00:00 - 璐姐分享了自己对心理学的困惑和最后的顿悟。 1:06:00 - 小柯和璐姐畅想未来,觉得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生命经历处处都是惊喜!🎼片头曲:《Setting Sail》,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片尾曲:《Restfulness》,作者:The Wanderer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6 | 【番外篇】To ask or not to ask, that's a Question!

👩🚀本期主播:时常觉得带不动的INFP:Xiaoke & 难得正经的ENFP:Qiuping
🎙️番外篇:这期番外源自于我们查百宝书小组在一次常规讨论结束之后的自由散漫的又真又活的对话!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自己即兴说出来的话(常见于聊天中),回头再听的时候自己也不敢相信是自己说的!还有时候,突然就会脑子里灵光一闪,可能是在洗澡,可能是半睡半醒,可能是在放空,也可能是在无主题无目的的闲聊......哇,这个点子怎么就自己跑进我的脑袋呢?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也可以在小红书上搜索【Fizz Time飞滋谈】找到我们哦!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感觉不像是自己说的自己想的,那是谁说的谁想出来的呢?先Hold住,我们继续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小细节,越品越有味儿!
⏲️电梯内容直接跳转(此处表白Claude 3.5 Sonnet):
00:38 - 介绍本期节目背景,关于吴博士对于百宝书《创世纪》读书札记的讨论 02:35 - 大家陷入迷惑:这个"狠"的百宝叔和我们印象中慈爱的百宝叔是同一个吗? 03:44 - 讨论变得热烈:不能把一切都简单化成"都是好的",那也太假了吧! 05:37 - 开始探讨人生大问题:遇到苦难时,怎么还能感受到百宝叔的爱? 07:48 - 继续刨根问底:全能的百宝叔为啥不直接消灭苦难呢? 09:08 - 达成共识(了吗?):这些问题可能一时想不通,但要一直思考哦!开脑有益! 13:06 - 提醒大家:读书时别忘了带上脑子(如果有的话),别过度解读成"神仙故事"。 15:31 - 强调团队讨论的重要性,别做"独行侠"(硬要也不是不行,自己体会体会就知道了)。 20:20 - 陷入两难:到底是该保持追问还是简单相信? 24:01 - 分享"尬聊"经历:和其他书友交流时遇到的各种障碍。 28:01 - 开始头脑风暴:究竟什么是"得救"? 31:38 - 得出结论:保持好奇心很重要,别做"无脑书友"。 36:33 - 探讨教会对"理性思考"的态度,真实的体验有点复杂啊! 38:35 - 讨论"没有灵感的头脑风暴“可能会走偏。 39:51 - 尝试在理性和信仰之间找平衡,理解百宝叔的"神操作"。 40:42 - 吴博士提出的分界线非常重要,百宝叔是神秘的,但是救恩不是神秘的!🙌下期预告:由于某些原因和璐姐精彩的对话没能如期和大家见面,但是和璐姐的聊天真的非常让人享受,灵感迸发,而且都是源于生活中又真又活的事件。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个能入大家耳朵的剪辑方式,在下周三发布。
🎼片头片尾曲:《Sleepless Soldier》,作者:The Wanderer (已发布,请点击左边链接直达)(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 Spotify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5 | 旷野与轨道:从伯克利到社区再到伯克利

👩🚀本期老朋友:羊羊 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95后。月亮孩子。来自中国上海,是一名现代音乐键盘手、编曲人、作曲人,2017年考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当代编曲制作专业并与多位艺人合作。2022年主动退学。现居美国。最近成功举办了第一场个人主题音乐会,以Journey为题,用七层台阶谱写信仰感悟。
🎙️系列之二:我们将和羊羊The Wanderer的对话分成两集发布,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集,关于音乐会的筹备过程,关于爱的流动在人身上的体现,关于标准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关于多样性,关于当学生和做学习者,关于Gap Year,关于音乐事工。
🙌下期预告:由于某些原因和璐姐精彩的对话没能如期和大家见面,所以我们又录制了一期Xiaoke和璐姐的聊天,关于她的信仰求索与翻转的旅程。下周三见!
01:15 - 讨论音乐会准备过程中的挑战与有趣的灵魂 03:29 - 音乐会变成现实的关键人物Amy(教会音乐总监) 05:36 - Xiaoke分享现场观感和观众反应 09:43 - 描述与Amy和Kristin合作的细节 20:59 - 羊羊去年夏天离开伯克利后的感受 21:54 - 羊羊透露将重返伯克利的计划 22:50 - 介绍新专业:跨领域音乐学习 24:33 - 讨论Gap Year的价值 34:23 - 探讨教育体系和选择专业的问题 41:36 - 羊羊展望重返伯克利的心态🎼片头曲:《Sleepless Soldier》,作者:The Wanderer (已发布,请点击左边链接直达)
🎼片尾曲:《Autumn Leaves》,演奏者:The Wanderer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 Spotify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4 | 绝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95后的七阶人生独奏

🙏首先和大家道个歉,上周单集Ep3 和璐姐的对话第二集因平台审核原因未能如期发布,但我们认为其中聊到的信仰内容让人非常啊哈,值得在之后的节目中开放讨论,敬请期待。
👩🚀本期老朋友:羊羊 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95后。月亮孩子。来自中国上海,是一名现代音乐键盘手、编曲人、作曲人,2017年考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当代编曲制作专业并与多位艺人合作。2022年主动退学。现居美国。最近成功举办了第一场个人主题音乐会,以Journey为题,用七层台阶谱写信仰感悟。
🎙️系列之一:我们将和羊羊The Wanderer的对话分成两集发布,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集,关于他每一首曲子的良苦用心以及深刻含义,在交谈过程当中也感受到了他生命当中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向上求问的力量,一种不甘的力量。
🎼Journey主题音乐会曲目:
第1台阶:09:38 Maiden Voyage - Herbie Hancock
第2台阶:11:52 Olive Tree - Taixiang Li
第3台阶:17:43 Danny Boy - Frederic Weatherly
第4台阶:25:01 Golden Lady - Stevie Wonder
第5台阶:31:32 Recorda-Me (Bosa Nova) - Joe Henderson
第6台阶:37:36 Ordinary Road (Briefly)- Shu Pu + Belief II (Journey towards the Unseen) - David wan
第7台阶:56:37 Sleepless Soldier - The Wanderer (已发布,请点击左边链接直达)
🙌下期预告:我们将和羊羊The Wanderer继续对话,了解他人生下一步的计划,关于离开,也关于回归,关于再次出发。下周三见!
🎼片头片尾曲:《Sleepless Soldier》,作者:The Wanderer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2 | 30+再看妈妈,不抓娃娃的她,生命松弛感从何而来?

👩🚀本期朋友:璐姐,小珂十多年的好朋友,生长于基督教家庭,目前是返璞咖啡Return Coffee的主理人,一家在青岛金沙滩旁,人杰地灵,墨香和咖啡香交织缭绕的社区咖啡书吧。
🎙️系列之一:我们将和璐姐的对话分成多集发布,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集,是关于她对原生家庭的再观察,关于她跨行出发的自我成长,关于她和妈妈之间的看见与被看见,关于生命力和满满的期待。
🙌下期预告:经历还是同一个经历,妈妈也还是那个妈妈,可是前后十年,为什么璐姐会有这样一个眼光的转变呢?妈妈和她追求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呢?两者一样吗?信仰对她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下周三继续听璐姐讲述她的信仰之路。
🎼片头曲:《Setting Sail》,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
🎶片尾曲:《Belief》,作者:The Wanderer
(他的故事请戳: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ab372d0c9873af30be4b97)
👉随播附读:
人类天性四大件的内在结构
吴少海随笔系列:https://shaohaiwu.org/blog/好奇心:是生命的最原始、最朦胧、最非理性、因此也是与因果律最远、最莫名其妙、最神秘的内在动力。好奇心具有意向性结构:好奇什么?对什么好奇?在这里,好奇心可以是盲目的。这是它的软肋。也是撒旦的用武之地。一般来讲,人的好奇心偏离神会以两种方式进行:1,进入功利的理性逻辑;2,进入无聊的生存方式。海德格尔哲学对后者有许多独到的分析。求知欲:根据一般的观察,在上帝创造的动物里,人是唯一的学习型动物,其它动物的特长都是先天性的。因为求知欲,人才会有学习的冲动和愿望。这是求知欲与好奇心之间有联系却微妙不同的地方。只有好奇没有求知欲,这个人是不会进入学习状态的。但是,求知欲也有软肋:成为知识的奴隶。解决之道:理性批判思维,审视自己求知的动机。理性思维:是指批判性的理性思辨能力。可以用康德说的三大批判能力来概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人因此能力,可以做到不盲从权威,只服从真理。拒绝被洗脑。保持心智的独立性,服从内在的理性之光。不人云亦云。在真理和事实面前,随时愿意调整自己的偏见。软肋是,有限理性的自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求善意志(心灵)可以弥补理性(头脑)的不足。求善意志:服从内心的良知。向善避恶。追求公义。软肋是: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什么?盲目求善,失去求真的维度。理性思维可以弥补求善意志的盲目性。好奇心有时候也可以纠正求善意志的僵化和教条,突破善的外壳,追问善的本质。所谓求真维度的建立,就是通过人的四大件的意向性与神连接。以上是我对四大件内在结构的思考。四大件的提出,主要来自对“人是什么”的自我理解,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启发(比如好奇心)。“好奇心”是生命力的原始启动;“求知欲”是认知能力的持续积累;“理性思维”是去伪存真的不断纠偏;“求善意志”是生命意志的正确导向。👂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1 | 【回忆吴博士01】走出伊甸,纪念吴博士与他的“毕业观”

👨🎓本期朋友:吴博士,他是我们敬爱的信仰导师和同学。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一周年的6月,我们聊对他的回忆以纪念他,也重启我们的播客项目。吴博士用他自己的生命经历展现给我们,所谓的'失败'其实是人生的一次'毕业'。就像亚当夏娃在伊甸园的经历,并非惩罚,而是迈向新阶段的开始。
🎙️吴博士的信仰历程浓缩在他留下的文字里,详细读经笔记和随笔札记请参阅网站(更新中):https://shaohaiwu.org/blog/
🎼片尾钢琴曲:《Belief》,作者:The Wanderer(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收听他的故事请戳:www.xiaoyuzhoufm.com)
👉随播附读:
一个有创造力的生命是怎样的?
一个有创造力的生命是怎样的?我想可以这样表达:那个内心最纯粹的“自我”,也就是“意识意向性”的“主体”,通过“意识意向性”的自动自发的启动机制,一般的表现形式是单纯的求知好奇,不断地与“对象”之间的“交联互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看见”,也就是“内心的灵光闪现”,这样积累的“看见”带来了内在生命的“心智成长”。这个成长的生命,在外在可见的“操作”(E)与“表达”(P)的人生舞台上,积极参与和追求与人类“共同体”互存互动的经历和体验,由此“呈现”出一个作为自由人的最本质的生命之真实。简言之,一个有内在的“启动”和“成长”,和外在的自由之“呈现”的生命,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生命。这是我的表达,尽量把讨论过的概念用进去。你们回去也可以试试,看看有没有你自己版本,可以表达的更好些。注意哦,“表达”本身就是我们操练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沿着创造力公式的线条继续延伸和展开,我们下一讲讨论的重心,将会从创造力公式的第一项“看见”,移到公式的后两项:“操作“与“表达”•我们的意向性的聚焦,会深入到这样的一系列问题:那个意向性的“对象”,特别是第一性对象,具体有哪些日常应用的例子?那个神秘的第一性“交联互动”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演讲里学到的方法和概念,应该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里应用与操练?如果说,前两讲的内容,偏宏观和概念分析,在第三讲里,我会加强微观和个体应用的案例讨论。下一讲的题目是:《创造力的经验模型》。——摘自吴博士《创造力系列演讲》👂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
Ep0 | 95后月亮孩子为何选择离开伯克利?

🎼本期朋友:羊羊 The Wanderer (个人网站:www.wanderkeys.com)。95后。月亮孩子。来自中国上海,是一名现代音乐键盘手、编曲人、作曲人,2017年考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习当代编曲制作专业并与多位艺人合作。2022年主动退学。现居美国。
👂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 QQ音乐
收听愉快,一起为“啊哈”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