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百種私房風景

40 Episodes
Subscribe

By: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全新藝文Podcast-「藝」百種私房風景來囉~ 讓主持人帶你五感體驗藝文的百種美學喔! 系列一【五感生活美】主持人:廖新田(阿田教授) 以趣味的角度切入多元生活藝術樣貌,藉由五感體現美感,提升與深化五感藝術。以趣味的角度切入多元生活藝術樣貌,藉由五感體現美感,提升與深化五感藝術。 系列二【呷辦桌!南台灣總舖師篇】主持人:杜韋 從臺灣的辦桌文化領略總鋪師以職人精神展現的臺灣經典菜餚與美食文化。 ----- 【古中作樂】台灣史篇 喝咖啡喝慣了,您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習慣逛百貨公司,您知道「百貨公司」的由來嗎?這些我們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乃至於今日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機,其實早在日本治理臺灣時期,這種近代通訊技術就已經被廣泛運用在人類實際生活上了。 日治時期台灣民眾的生活,雖不一定波瀾壯闊,卻是面貌豐富且感情滿杯的。「古中作樂-台灣史篇」節目期待聽眾掃去迄今心中仍根深蒂固「殖民」2字的尖銳衝撞感,邀請大家共同懷想老年代的溫潤情懷,踱入早年台灣歷史的幽巷曲弄,一同飛返舊日時光,在老故事裡一起會心開懷。 ----- 【城南那一味】 「城南有意思」已經成為每年春天台北城南最具指標性的生活節品牌,2024年邁入第7年,位於城南範圍內的教育電臺每年亦設攤參與,配合「2024 城南有意思-春日好好市集」4月20日 至21日舉行, 由教育電臺新住民節目《幸福聯合國》主持人們,連同煥發新生的老鄰居國立歷史博物館一起合作,用「新」的聲音來紀錄臺北「舊」城區圍繞著南門市場一帶的眾多店家的故事,而這新舊交匯出的老味道,便是我們的《城南那一味》。 ----- 【不單單是藝術】 單煒明老師以「說故事」的方式,將「複雜的」美學與藝術議題「簡單說」,「抽象的」美學與藝術思想「具體說」。 【微酸甜的青春文學】 帶您倘佯文學流域,細細嗅讀字裡行間包藏的種種心緒,以一腔熱血打包愛情、夢想、友情、家庭,或許參雜一點點成長的不安、一點點面對改變的窘迫、一點點未知的期待......但無妨,乘著青春晃晃蕩蕩輕輕搖擺,航向原本去不了的遠方。 【SEASON ONE 深藏一首愛情詩】 愛情像是一場綿雨,就在你認為無傷大雅無須撐傘的時候,一轉神你已渾身濕透。或擁有或失去或心狂或惆悵,我們用短短的五分鐘,以一首小詩--精琢而細膩,更似銀針直探內心,讓我們一起跟著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楊宗翰老師每周五分鐘精選愛情詩,反覆咀嚼回味愛情中酸甜苦辣的各樣人生況味。 【SEASON TWO 寫給青春的詩篇】 青春時期,最適合以詩餵養——不管是抄著詩集上的動人字句,對愛慕的人傳遞情感;或者閱讀那些心有戚戚的詩句,尋找苦悶靈魂的出口,詩都最直通靈魂的語言。 青春不須教條,屬於青春的現代詩就是生活裡最好的青春秘笈,它可以寬慰年少的無奈,療癒青澀的孤寂,編織青春的夢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17|藝術家馬克·羅斯科|藝術品「受傷」事件
#27
Yesterday at 10:02 PM

📣藝術家的一句話:生於俄國,十歲時移居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馬克·羅斯科曾說,我對色彩與形式的關係以及其他的關係並沒有興趣,我唯一感興趣的是,表達人的基本情緒,悲劇的、狂喜的、毀滅的等等,能在我的畫前落淚的人,就會有和我在作畫時同樣的宗教體驗,如果你只是被畫上的色彩關係感動的話,你就沒有抓住我藝術的核心。

🎨藝術奇怪事:日常生活中,東西摔壞、刮傷,好像再平常不過,但是你能想像,即使是被層層保護、要價不斐的藝術品,也難逃「受傷」的命運嗎?

在荷蘭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一幅由美國知名抽象畫家馬克・羅斯科創作的畫作,今年遭一名孩童在無人看守時不慎刮損,該畫作估值高達5,000萬歐元(約新台幣17.3億元),事件引發藝術界關注。

此事件也讓人回想起2012年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另一件羅斯科的畫作《黑與赭紅》 (Black on Maroon)遭蓄意破壞案, 當時行兇者被判刑兩年,修復費用高達20萬英鎊,並耗時18個月才完成。

回到國內,還記得前幾年台灣故宮的瓷器摔破事件嗎?還有曾轟動一時的「達文西真相特展」中,價值數千萬的保羅波爾波拉真跡作品《花》,遭觀展國中生壓壞。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16|雕塑家 朱銘 | 藝術家沒說出口的話
#26
07/04/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臺灣雕塑家朱銘曾說:藝術是修行。

🎨藝術奇怪事
牽涉到政治,事情總是變得複雜,但是「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真的能切割得這麼清楚嗎?
像是朱銘大師的〈人間系列〉,一尊尊庶民雕像,穿著黃雨衣、撐著黃傘,本來只是日常的呈現,卻因為政治聯想,在香港被移除展覽;又或是國寶畫家林玉山,〈獻馬圖〉原本畫得是日本國旗,因為擔心受到228事件的影響,改成中華民國國旗,藝術看似靜止不動,實際上卻一直在替時代「換裝」。
國家文藝獎得主梅丁衍則選擇正面迎戰,用藝術語言冷靜地介入政治,用一種若即若離的方式創作出來。
這集節目,我們不談高談闊論的政治哲學,也不是教你怎麼畫畫,阿田教授將帶領大家一起回望那些在歷史裡「被解讀」的藝術作品,讓我們從作品中,看懂歷史的厚度、權力的形狀,以及那些藝術家本來沒說出口的話。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15|藝術家郭雪湖 | 騎龍觀音像
#25
06/27/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郭雪湖曾說,所謂台灣的藝術不只在表面帶有台灣色彩就算完成了,更重要的是必須有藝術的內涵,而這藝術的內涵乃發自真正屬於本土的審美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只能建立在原有文化的基石,任何外地輸入的文化都無法取代。

🎨藝術怎麼了:你有過那種déjà vu,「我好像在哪看過這個場景」的神奇時刻嗎?
阿田教授前陣子在日本賞櫻,走進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時,就被原田直次郎的作品《騎龍觀音像》震懾住,霎那間,童年記憶大爆發。
當時因為資訊的不透明加上人們的穿鑿附會,讓阿田教授小時候還曾天真地以為,有人真的拍到神明顯靈的瞬間。這一集,就讓我們從這張作品出發,介紹它如何流傳到台灣,以及後續又因為被臨摹,而產生爭議的故事,千萬別錯過這集有趣的藝術閒聊喔~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14|竇加、畢卡索、達文西心中所認為的藝術是什麼?|台灣最早的博物館
#24
06/20/2025

📣藝術家的幾句話:以「art is」為主題,介紹竇加、畢卡索、達文西等藝術家,他們心中所認為的藝術是什麼?

🎨藝術新鮮事:
你知道台灣最早的博物館是哪一座嗎?博物館不只是展示文物的空間,更是記錄歷史、傳承文化、映照社會價值的重要場域。在本集節目中,阿田教授將帶大家穿越百年時光,走進臺灣博物館的發展歷程—從日治時期1908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也就是現今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一路介紹到當代多元興起的各類博物館,其實像教育電台也有一間聲音故事館,也歡迎大家有機會可以進到場館來體驗聲音的魅力。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13|藝術家以「SOUL」 為主題的幾句話|關於王東白與陳國展
#23
06/16/2025

📣藝術家的幾句話
以「SOUL」 靈魂為主題,分享畢卡索、尼采等藝術家曾說過的經典名言。

人的壽命都有盡頭,但有些人的精神與作品,卻能穿越時間,長久留存在我們心中。
本集節目,阿田教授將以溫柔的聲音,帶領我們緬懷兩位已離世的藝術圈摯友─王東白與陳國展。
百歲美術工藝家王東白堪稱台灣「文化外交」的無名英雄。在那個台灣尚未有系統美術教育的年代,他以驚人的手藝重現故宮文物,為史博館製作「中華文物箱」,仿銅、仿陶、仿漆器,件件真假難分,他用雙手與工藝讓世界看見台灣對文化保存的心意。
版畫大師陳國展,是藝術家也是教育家,他出生於1937年,童年刻苦但勤勉立學,屏東師院畢業、師大美術系國訓班結業,並獲屏師附小、屏東高工、屏師及台北師大傑出校友。專任教職長達37年,是眾多莘莘學子在藝術創作方面的啟蒙者。
請跟著阿田教授,分享和兩位藝術家在創作之外,那些溫暖、幽默又真摯的相處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12|藝術家以Life為主題的幾句話|美國大學生最悔主修大公開
#22
06/06/2025

📣藝術家的幾句話
以「LIFE」生活為主軸,分享包含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畢卡索、美國畫家edward hooper曾說過的話。

🎨藝術奇怪事
你是否也曾為選科系煩惱?是要跟隨熱情、興趣所在,還是選畢業後薪水前景看好的工作?美國大學生最悔主修大公開!
根據美國一家理財公司研究發現,藝術與人文領域,成為美國大學新鮮人薪資低且失業率相對較高的科系,還有另一份研究也指出,十大最「薪酸」的科系,有一半和藝術相關,包含工作室藝術、視覺表演藝術、戲劇與戲劇藝術、美術系、電影電視攝影系等,為什麼對於養成一個國家內涵相當重要的藝術文化專業,在現實中卻成了「賠錢貨」呢?而念藝術真的會餓死嗎?一起跟著阿田教授的腳步來探討這個議題。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10|南台灣總舖師篇:幫神明辦桌宴 ft.神呷飯的男人/承漢閣祀宴 歐聖文
#21
05/30/2025

你聽過神明還要宴請神明吃飯嗎?而且,男神和女神會有別,也會因為主宴的神格不同和邀請出席的神明類別差異,進而讓呈現的菜品、格局、儀式和擺設,會完全的大不同。甚至有人說,這才是總鋪師們仙拼仙的終極戰場。這就是,「宴王宴」。

傳統華人社會,習慣以豐盛菜餚宴請親友相聚,即便是古時身份尊貴的皇親貴族,也會透過宴請同階級的親貴,彼此交流情感。特別是當年隨著明鄭來到台灣的御廚們,他們更在江山易幟後,將一身廚藝借托神明,將藏在心中的思念盡情肆放。流傳至今,那些主祀大帝、王爺甚至天后的廟宇,就有在生辰誕日或特殊節日,宴請鄰近廟宇神明或犒勞兵馬享用山珍海味的風俗,這就是所謂「宴王宴」的由來。

「宴王宴」會看主題或場合不同,分成天子、三公、龍鳳、王侯將相、四季同春和點心宴等,由總鋪師展現十多樣到108道山珍海味佳餚。它更講究「看桌」,從插花、蔬果冰雕,甚至工藝「錫雕」無ㄧ不備,加上戲彩金帛、鞭炮蠟燭、南北管排場、戲曲扮仙等排場,幾乎就是皇家宴會的再現。唯一不同的是,神明宴上的菜品,你我凡人是完全沒有口福親嚐。

講究古禮的「宴王宴」要如何呈現?以及拿捏其中的精妙奧義?又要如何烹調出讓神明都微笑的料理?這次我們特別訪問到專為神明策劃辦桌宴席的台南「承漢閣」祀宴歐聖文老師,帶領大家好好心領神會的品味台灣這項特有的盛宴。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11|水墨畫家 莊伯顯的一句話|藝術羞羞臉的故事
#20
05/23/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傳統水墨畫家 莊伯顯曾說:「臺灣是美麗的,故鄉是可愛的,拾起生命畫筆紀錄樸實家園,擁抱故鄉土地,分享鄉情風物,是何等的自在欣慰。」

🎨藝術怎麼了
原本光明正大、充滿力量感的人體藝術,竟然也曾經被抨擊太過色情,需要「遮遮掩掩」搞得好尷尬!
西方很早有裸體畫,臺灣要等到日本殖民後才引進,包含李石樵、李梅樹等畫家,都曾勇敢描繪人體之美,但...觀眾真的準備好了嗎?
以及1991年北美館「貢巴斯與羅特列克展」因民眾抗議,首次貼上「警示標語」,成為臺灣展場管理的重要轉折。
而看似觀念比較開放的國外呢?米開朗基羅的《最後審判》也逃不過「遮羞布運動」,那些原本勇敢展現的裸身,全被補上了尷尬的小布幔。
究竟所謂藝術的自由與社會尺度之間,到底該怎麼拿捏?這集阿田教授要來揭開「藝術羞羞臉」的故事,挖掘藝術與「色情」之間的曖昧邊界。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9|南台灣總舖師篇:面對明天也要作伴承繼父親這一味/李氏商行 李珮瑜&李盈璉
#19
05/16/2025

不遠千里只為呷到李氏這一味,「Lee & daughters李氏商行」的年終辦桌餐宴,多年累積口碑,已經成為高雄美食老饕界年終探詢盛事,大家紛紛以受邀出席為榮。這是來自林園辦桌系統重量級人物—阿義師,特與女兒們復刻重現昔日辦桌盛況的一場「李氏盛宴」。

二OO九年,李珮瑜與散居英國、日本的三位姐妹集思廣益,以「Lee & daughters李氏商行」為名,開辦紅酒進口公司時,推出單杯紅酒搭配點心服務,後來更成為早午餐館。幾年前,主理廚房大姊珮瑜想到,藉由一場年終餐敘,感謝老顧客支持,也聯絡老朋友們之間情誼,於是策劃這場復刻經典向父親致敬的辦桌餐宴,作為她們姐妹結合年菜熟食,重新詮釋阿爸菜譜的發表會,也希望讓退休不再掌杓的父親身影,能再度重現粉絲們面前。

承繼上集節目,這次我們邀請阿義師開設「李氏商行」的女兒/李珮瑜&李盈璉,在滿是感動與淚水中,邀請大家好好品品這一味。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10|藝術家 蕭勤的一句話| AI 藝術算不算真正的藝術?
#18
05/10/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蕭勤曾說,兩處心思無論多遠、多深的距離或離異,只要出現溝通或者共識,彼此就已產生有意義的連結。

🎨藝術怎麼了
藝術怎麼了:畫畫就一定要用畫筆和畫紙嗎?現在可不一樣了,隨著科技飛快進步,藝術創作早已突破傳統,從數位藝術、新媒體藝術,甚至沈浸式的藝術體驗,創作工具變得多元又創新。更別說近年來 AI 蓬勃發展,相關的應用已經成為藝術圈的新寵兒。
美國科羅拉多州曾發生一件轟動藝術界的大事,一幅由 AI 創作的作品,居然拿下美術比賽冠軍!以及佳士得在今年舉辦首場 AI 藝術拍賣會同樣掀爭議,超過4 千人連署籲取消。
到底 AI 藝術算不算真正的藝術?創作的靈魂又在哪裡?今天節目就帶大家一起打開思路,跟著阿田教授走進科技與藝術交會的奇妙世界。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8|南台灣總舖師篇:料理人就該堅持對食物的誠敬之心 來自南台灣的辦桌海線之霸/阿義師
#17
05/02/2025

台灣擁有豐沛迷人的飲食文化,辦桌料理更似一場島嶼料理人的競賽盛宴。高雄林園有漁港,加上緊鄰的東港小琉球,不同於內門的山線大席。擁有敏銳挑海鮮神經的林園人,發展出一套完全取自大海的海宴料理宴。這其中,人稱「阿義師」的李文義堪稱代表人物。

李文義當年從名震高雄的老李活海產店入手,後又因緣向當時赫赫有名的瑞士飯店學藝,多年後才以「阿義海鮮」名號入場,在不斷走闖試菜下,終於成就他南台灣海線之霸的江湖地位。

今天節目,我們將以上下集方式。分別邀請阿義師,以及他開設「李氏商行」的一對女兒。從不同視角提供二代辦桌人的心意。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9|來自澎湖的藝術家洪根深|關於博物館失竊案
#16
04/26/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出生在澎湖的藝術家洪根深曾說:做一個藝術家,要自由的幣九即投入現代社會去表現人生、反映時代,注視生活給給我們的感受,融貫自我的藝術裡面,表現出這個時代的特性。


🎨藝術奇怪事
電影裡,我們常看到刺激的博物館竊案情節,小偷身手矯健,面對博物館裡的重重機關,仍能將藝術品盜走,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但沒想到,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竟然真的在現實生活中上演了。
今年 1 月 25 日晚上,荷蘭北部的德倫特博物館遭竊,警方在隔天凌晨接報到場後發現,至少有四件珍貴文物不翼而飛。其中包括一頂擁有 2500 年歷史的黃金頭盔,還有三隻公元前 50 年達契亞皇室的手鐲,損失可說是相當慘重。
其實,類似的事件不只這一起。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也曾發生失竊案,根據國際知名的藝術品失竊登記組織統計,目前全球大約有 70 萬件古董和藝術品下落不明。這些珍貴的文物究竟為何消失呢?竊賊又該如何脫手?跟著阿田教授的腳步來一探究竟吧!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7|南台灣總舖師篇:蔡長志
#15
04/18/2025

在眾多台式辦桌宴席中,不似大魚大肉的澎湃料理和菜色,素宴席它總是默默的成為少數人無差別的唯一選擇。
在台灣傳統的辦桌師傅中,有一群人或是因緣或是信仰,他們兢兢業業的堅持對「素宴」二字的尊敬。從五辛素、蛋奶素、地中海素到真正的全素。他們不僅要謹記每一款食物原材在宗教經典中的含意和定義,還要從中翻騰出如同楊戬八九玄功、孫猴子72般的變化,好滿足食客對味蕾的苛求。
人稱蔡老師的高雄萬豪酒店蔬食百匯餐廳總主廚蔡長志就是台灣少數可以在國際翻騰蔬/素食市場的世界級料理人。

擁有國際各傳統、新技料理和蔬素食材於胸懷,再將台灣傳統的辦桌菜品做為藍圖,融合古早與創新的烹調手法與菜色,傳遞台灣人的溫暖以及這塊土地長久以來,匯聚來自四面八方移民帶來的家鄉味道,最終呈現另外一種不同的新台灣多元辦桌情懷。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8|藝術家林顯宗的一句話|關於公共藝術|Banksy的塗鴉藝術
#14
04/11/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林顯宗說過,繪畫大家都會,但是能夠繼續保持下去的就很少了,誰能堅持到終點就是贏家,做畫家最難克服的就是自己。

🎨藝術怎麼了
公共藝術是城市的一部分,它不僅美化環境,更是文化與創意的展現。然而,最近高雄美術館的公共藝術遭到破壞,引發社會關注。究竟我們該如何維護這些藝術作品?欣賞公共藝術時,公民素養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此外,當我們談到塗鴉,很多人會聯想到隨意塗抹的破壞行為,但其實塗鴉也能是一種充滿個性與深意的藝術形式。英國知名街頭藝術家 Banksy 就以獨特風格打破藝術界限,讓他的作品成為全球關注的文化現象。
那麼塗鴉與破壞的界線到底在哪裡? 如何在城市中讓街頭藝術與公共藝術共存?阿田教授將在節目中深入探討這些議題,一起讓藝術成為讓城市更美的力量。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6|南台灣總舖師篇:筑馨居掌門人 勇伯 周榮棠
#13
04/04/2025

最近當紅的「流水席」話題你跟上了嗎?

流水席跟辦桌菜,都是台灣很特別的一種飲食文化,不管是逢年過節或是婚喪喜慶都有機會吃到的桌席,你知道常見的菜式有哪些?你又全都吃過嗎?甚至僅一線之隔的高雄和台南。大家對於辦桌菜設計就有完全不同的觀點?

今天的呷辦桌節目,我們邀請號稱最台總鋪師外號,更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臺菜大廚-竺馨居勇伯(周榮棠)。來分享他的臺菜人生。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7|台灣水墨畫家羅芳|畫得「不好」反而更有魅力??
#12
03/28/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台灣水墨畫家羅芳曾說,每次畫展對我來說,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禮,自我重新定位。


🎨藝術奇怪事
畫畫一定要畫得好才有價值嗎?有時候,畫得「不好」反而更有魅力!英國父親 傑米·李·馬蒂亞斯 (Jamie Lee Matthias)是一名會計師,為妻子凱特畫了一幅畫像作為結婚禮物,在社群媒體上公開後竟意外爆紅,原來是因為圖畫看起來像小朋友的作品,然而畫技的「不完美」反而成了他的標誌,吸引許多粉絲請他做畫,阿田教授將在節目裡探討這個議題,藝術可不是只有學院派,所謂的幼稚藝術、原始藝術也都有各自的獨特魅力,一起來認識多元的藝術風格吧!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5|南台灣總舖師篇:小港辦桌師傅名屋食堂阿茂師 黃安茂
#11
03/21/2025

今天的呷辦桌,我們特別邀請揚名南台灣的小港辦桌師傅名屋食堂的阿茂師黃安茂來跟大家聊聊,如何從菜色來判斷一場辦桌宴師傅的用心與否?!

在台灣,宴席的名堂很多,有戲劇演出的壽宴或婚宴叫做「食戲酒」;如果是廟會慶醮類的辦桌是「食拜拜」;喪事後的筵席是「食三角肉」;商業團體在農曆2月初2土地公誕辰會「做頭牙」,農曆12月16歲末祭土地神後則是「做尾牙」……光看種種稱呼就可以知道,許多歲時祭儀或生命儀式都離不開大吃一頓!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6|關於藝術家陳東元|博物館整修學問大
#10
03/14/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藝術家陳東元曾說:「你一定要曾經掉下眼淚,曾經流過汗,你的作品才能夠吸引注意。」

🎨藝術怎麼了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是荷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曾在2003年,荷蘭政府決定耗資3.75億歐元(約147億台幣)整修、翻新,原本預計五年完成,不過碰上種種挑戰,使得整體翻新時程延後了5年,歷經十年終於在2013年才再次開館。另外法國知名地標羅浮宮,每年有近900萬名參觀者,但近8成是為了欣賞「蒙娜麗莎」,為了提升參訪品質,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名為「羅浮宮新文藝復興」的改造計畫,其實博物館的整修與否學問相當大,歡迎跟著阿田教授一起來了解這個主題。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4|南台灣總舖師篇:我們就是辦桌業的反骨哪吒 高雄旗山金葉摸油湯辦桌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呂昭輝、李芝瑜
#9
03/07/2025

天的呷辦桌,我們要邀請大家前進高雄旗山老街,一起來聽聽這對號稱南部辦桌業神鵰俠侶,翔龍筵席三代目也是金葉摸油湯辦桌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呂昭輝和李芝瑜的故事。

為了不忍七十多歲老父親堅守古早一味決心,他們分別從品牌高端精品購物店和日商食品企業回鄉一肩挑起承繼家業重擔,這對年輕又創想力十足的新興世代人類,第一個看不慣的就是廚房的抹布通通改成餐巾紙,更規定水腳捧菜阿姨上廁所時必須要把圍裙卸下...,結果搞到怨聲載道,一狀告到老父親跟前。

最後他們是如何通過3年4個月的考驗,完整復刻金葉阿嬤家傳菜譜的每一道菜,更在他們靈活應變操作下,為油湯手路繼絕學、為流水辦桌創新局。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5|二手拍賣撿到梵谷的畫作!?一起跟著阿田教授來聽聽國際上的藝術新鮮事。
#8
02/28/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張炳南曾說:繪畫是通過藝術家的思考去表現的圖畫形式,令人感動的畫要有美感、藝感、色感、質感情感生命感時代感。

🎨藝術奇怪事
在二手拍賣中沒想到也能撿到寶!一幅2016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車庫拍賣,以50美金買下的油畫,過專家鑑定後,認為非常可能是荷蘭畫家梵谷的真跡,然而即便經過嚴謹的科學鑑定,仍必須由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來做最後的認定。其實會這麼謹慎的認定藝術品的真偽,就是因為曾發生過有人將膺品捐給博物館,搞得博物館灰頭土臉,一起跟著阿田教授來聽聽國際上的藝術新鮮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3|南台灣總舖師篇:有風骨的紅蟳米糕精神 台南阿霞飯店三代目 吳建豪
#7
02/21/2025

今天的呷辦桌,我們將錄音現場,開拔到台南天公廟旁的阿霞飯店。
以一道紅蟳米糕享譽全台灣的阿霞飯店,八十年前在成功路上的興濟宮(大觀音亭)旁邊發跡,創辦人吳錦霞最初以香腸熟肉攤闖出名號。從小受姑婆訓練,更在高雄餐飲學校專業訓練的第三代傳人吳建豪,在傳統辦桌菜中不斷尋找新台菜的創意和靈感。他說,姑婆對於辦桌的每道工序、配菜份量和尺寸大小始終存在敬意,即便是至今他家菜餚料理配方程序對廚房全面公開,但他相信,好吃的關鍵就在於一字曰”心”。

老輩的人都說「十日前,八日後」,指的就是辦桌前的準備功夫及事後收拾工作。為表達對左鄰右舍感謝,總舖師在做封肉時更要花心思將滷好封肉分成三份,一份讓主人家當謝禮,一份端上宴席桌當成一道獨立菜品,最後一份還要留下來做感謝鄰舍的菜尾湯用。另外一道菜,就是紅蟳米糕,它展現賓主間的熱忱和面子,以及最重要的功力和心意。

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4|藝術家周澄說:人有了思想內涵,則有靈氣,大自然與人的靈氣要能接得上頭,也就能產生與大自然深交的感應,那就會產生具有生命力的創作。
#6
02/14/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被稱為「藝術家公務員」的水墨畫家周澄曾說過:人有了思想內涵,則有靈氣,大自然與人的靈氣要能接得上頭,也就能產生與大自然深交的感應,那就會產生具有生命力的創作。


🎨藝術奇怪事
延續上一集談到「藝術有靈」的內容,出生於新竹縣新埔鎮蔡蔭棠老師,創作油畫、水彩及素描等千餘件,其實要保存這麼多的作品相當不容易,因此蔡蔭棠之子蔡世英先生集結家屬力量,捐贈父親歷年所創作之油畫、水彩及素描等作品共計314件,給予新竹市政府,阿田教授將會分享他當時如何與其他專家合作,協助將這些作品從美國帶回來台灣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3|藝術家的一句話-米勒:為精神自由,為永恆作畫
#5
02/07/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藝術家的一句話-米勒:為精神自由,為永恆作畫

🎨藝術奇怪事
以改良了古老東方「蠟染」技法聞名的藝術家黃歌川,利用冰裂紋形成的肌理,來表現山水或抽象藝術。
在近期剛結束的黃歌川 105紀念展中,出現一幅特別的作品「貓」,原來是60年前黃歌川在台北開設藝品店,這件畫作被來台的美軍顧問買下,直到去年四月,英國國際蠟染協會轉來一封寄自美國威斯康辛州Susan 女士的電郵,身為美軍之女的Susan 阿嬤想要歸還其畫作,好在藝術家之子黃河清先生之前協助父親加入該協會,得以讓這件飄洋過海60年的文物「回娘家」,一起來聽聽阿田教授分享「文物有靈」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2|南台灣總舖師篇:從臺灣刀煮師到法國藍帶 法國藍帶行政總廚 湯淯甯
#4
02/03/2025

今天的呷辦桌,我特別邀請認識多年的好朋友,出身內門總舖師世家,新加坡國宴主廚,更是台灣第一位以廚師身分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法國藍帶行政總廚榮譽勳章的刀煮師湯淯甯,來跟大家分享他的油湯人生。他說,辦桌宴,最講究頭路菜吃主家宴席規格,二路菜吃廚師味道好壞,三路菜吃手路功力厚度。台式辦桌就像是撰寫文章一樣,菜單也強調"起承轉合"這樣的哲理。就像是一本食的歷史,它紀錄了台灣這塊土地的庶民生活。臺灣的辦桌文化結合生命禮俗,可以說是源自民間最具臺灣文化特色的飲食成就。在現代化過程中,它可能會逐漸被人所淡忘或是移轉不復原貌,但我們極度希望這項本就來自常民的生活遺產,透過這個節目的聲音紀錄,多一個被人認識聽見的機會。

謝謝收聽今天節目。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國立教育電臺, 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電台, 教育電臺, 藝文,藝百種私房風景,文化,藝術,美育,五感生活美,經典文學,廖新田(阿田教授),杜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2|南台灣總舖師篇:從臺灣刀煮師到法國藍帶 法國藍帶行政總廚 湯淯甯
#4
01/31/2025

今天的呷辦桌,我特別邀請認識多年的好朋友,出身內門總舖師世家,新加坡國宴主廚,更是台灣第一位以廚師身分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法國藍帶行政總廚榮譽勳章的刀煮師湯淯甯,來跟大家分享他的油湯人生。他說,辦桌宴,最講究頭路菜吃主家宴席規格,二路菜吃廚師味道好壞,三路菜吃手路功力厚度。台式辦桌就像是撰寫文章一樣,菜單也強調"起承轉合"這樣的哲理。就像是一本食的歷史,它紀錄了台灣這塊土地的庶民生活。臺灣的辦桌文化結合生命禮俗,可以說是源自民間最具臺灣文化特色的飲食成就。在現代化過程中,它可能會逐漸被人所淡忘或是移轉不復原貌,但我們極度希望這項本就來自常民的生活遺產,透過這個節目的聲音紀錄,多一個被人認識聽見的機會。

謝謝收聽今天節目。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2|雷諾瓦曾說,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來。
#3
01/24/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雷諾瓦曾說,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來。

🎨藝術奇怪事
接續上集的「香蕉之亂」,毛里齊奧.卡泰蘭(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喜劇演員》(Comedian),首次在2019年以12萬美元售出,更在去年底賣出驚人的624萬美金!是由一位加密貨幣的企業家標下,事後他甚至還表演給大家看,吃下這跟要價不斐的香蕉。阿田教授說當代藝術不一定只是展現作品的美,而是在展「驚嚇」,讓觀眾的情緒高張,一起來更認識當代藝術吧。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呷辦桌! EP.01|南台灣總舖師篇:米其林必比登三連霸 蔡瑞成
#2
01/17/2025

今天,錄音點拉到位在台南安南區。人稱愛心總舖師的東香台菜海味料理餐廳&愛心總舖師外燴料理服務,拜託大頭師/蔡瑞成大哥,這位三十多年辦桌老手,更是米其林必比登三連霸的高手,由他帶著大家一起來「呷辦桌」!

同時現場示範一道最能代表他的辦桌菜。他說,人家說他的料理好味道,他知道,這是因為裡面多放了一味叫「用心」與「愛心」而已。除了給人美味之外,料理還讓他找到人生的意義和趣味。曾經因為下一代不再傳承手藝而失去熱情,但是在更大的教學示範中找到趣味。爾今,歲末寒冬的為街友辦桌,更是他年復一年熱情動力的來源。

謝謝收聽今天節目。更多的內容。歡迎搜尋呷辦桌ig。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更多的辦桌人和他們的故事。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悟空EP.01|「悟空」是「西遊記」也不是「西遊記」但卻是「西遊記」!?
#2
01/11/2025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啟動一場西遊記,一路除妖打怪直到終點。
西遊記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解讀?
而對於我們的人生,能有何幫助?讓山長說給你聽。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悟空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施岑宜(山長)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五感生活美EP.01|「一根香蕉」震撼藝術市場!關於毛里齊奧.卡泰蘭的《喜劇演員》
#1
01/03/2025

📣藝術家的一句話
法國印象派雕塑大師羅丹曾說:「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冒著危險,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見,而表現他自己所想要的東西」

🎨藝術奇怪事
2019年,義大利藝術家毛里齊奧.卡泰蘭(Maurizio Cattelan)以一根香蕉和一條銀色膠帶創作了名為《喜劇演員》(Comedian)的作品,亮相於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迅速引發全球關注,首次售出時便以12萬美元的高價引發熱議,來聽聽在藝術圈掀起波瀾的「香蕉之亂」。

#每週六更新
#藝文大小事
#藝文二三事
#文化江湖
#藝術領域
#五感生活美
#藝文podcast
#廖新田(阿田教授)
#杜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百種私房風景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30|甚麼!!古人不吃牛肉!? (第6季終)
#30
12/27/2024

古人吃不吃牛肉?在戰國時代以前的古人會吃牛肉,牛是人類畜養的動物之一,還是敬天的最高祭品,所謂的太牢,指的是天子祭天的三種祭祀犧牲全牛、全羊與全豬。而諸侯在會盟時,手執牛耳的諸侯就可以號令所有諸侯成為霸主。所以執牛耳就有他的特殊涵義。
 
但戰國以後就有了改變,一來諸侯不想稱霸了,直接滅掉其他國家成為自己的疆土。而且牛被使用在耕田上,成為農業社會的最好幫手。從此以後牛就擺脫被宰殺的命運,農夫與牛之間有感情,就算牛老死病死也捨不得殺掉牠。古代沒有專門飼養的肉牛,幾乎都是耕牛,所以政府是嚴禁吃牛殺牛的,雖然放寬病死老死的牛隻處理,也要經過核准才能吃牛肉,但實際上民間吃牛風氣並不盛行。
 
北宋官員包拯最在歷史上唯一記載的案例就是割牛舌案。有一農夫養的牛被人割掉舌頭,農夫跑來報案,包拯要他把牛給宰了當牛肉吃,不久就有人來告狀說這個農夫私宰耕牛,包拯把告狀的人捉起來反問他為什麼要割人家的牛舌,包拯認為割掉牛舌會造成牛隻死亡,割牛舌的動機就是想要報復,所以他將計就計,要農夫把牛殺了,引出真正的殺牛人,破了這個案子。
 
明代的小說《水滸傳》裡記載許多水滸英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情節,水滸英雄吃的肉就是牛肉,但這是不可能的,施耐庵改掉原來話本故事裡的吃羊肉改成吃牛肉,顯示反抗精神。元朝末年朱元璋還在當小和尚時,跟朋友們殺了一頭牛,卻是事實,充滿著叛逆。但明朝建立之後,尊重民間對牛的感情,也沒有吃牛肉的問題。
 
清朝雖是滿族,進入中原稱帝之後也尊重民間習俗,所以皇帝的御膳乃至滿漢全席料理中就是沒有牛肉這道菜。台灣民間也有不吃牛的習俗,認為牛對人類的貢獻良多,應該給予相對尊重。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9|古人居然喝的是「機能飲料」?
#29
12/26/2024

古人也有機能飲料可喝嗎?不但有而且花樣多。最古早的飲品是喝茶,不過在唐代以前茶的作用是藥,神農氏嘗百草中毒之後就要喝茶解毒,一直吃到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才丟了性命。唐代之後在陸羽與寺廟的提倡下才變成茶飲,而且從上到下發展到民間。
 
茶飲到了宋朝又發展的更為精緻,還可以打成泡沫的模樣。不過除了茶飲之外,宋代還發展出許多機能飲料,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在《清明上河圖》的描繪中就出現了不少當時的機能飲料的店舖。而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也有回憶說明。
 
北宋時期賣的機能飲料很多樣,巷陌路口、橋門市井處處可見賣冷飲的:種類包括有「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兒」「砂糖綠豆」「冰雪涼水荔枝膏」等各式各樣的飲品,六月的大熱天裡當然要賣冰的飲料,宋朝的巷道裡竟然有賣冰鎮飲料,這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自古以來就有採冰的專門機構為皇家服務,他們在冬天裡採集冰塊,放在冰窖裡儲藏。但在宋朝時就已經發展出製冰技術,原來在唐代製造火藥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硝石可以吸收大量熱氣快速讓水快速變冷甚至結冰,於是利用硝石的這個特性,就可以製成各種冰鎮的飲品了。
 
所以在宋代要吃冰,就有傳統的冰窖藏冰冰以及硝石製冰的方式,吃冰不再是貴族的權利,所以說科技的進步可以造福人群,在夏天裡能吃冰涼的飲料,還是天然的有機飲料還真是一大享受.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8|古代也有Uber Eats媽?談談古代的外送經濟~
#28
12/13/2024

現代人已經習慣點餐外送,但送外賣的作法卻不是現在人的專利,在距離現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因為經濟富裕城市繁榮,也出現了外賣經濟的方式。唐代的時候就有許多貴族階級人家,帶著鍋碗瓢盆到店鋪家把要點的飯菜帶回家。我們從宋人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到畫中有一個店小二身上圍著圍巾里裡拿著碗,正要外送食物給客人。
 
根據北宋孟元老寫的回憶錄《東京夢華錄》的記載裡,當時汴京城裡的酒樓就有一百多間,大酒樓稱為正店是不提供外送服務的,你只能到酒樓裡用餐。中型店鋪稱為腳店,滿一定的金額就可以提供外送服務,而稱為分榮的小吃店則是服務親切想吃甚麼隨傳隨送。
 
但古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怎麼訂餐呢?想要訂餐的人就會派家丁到店鋪預定,然後請店鋪派人送過去。除了這種方法還可以跟店鋪簽約,請店鋪按時送餐。北宋是一個繁華的時代,宋徽宗時期人口甚至突破一億,首都汴京的人口更是超過一百萬人,是當時國際的大城市,首都裡有錢的人很多,多不太買蔬菜買肉,而是訂外賣送到家裡來,所以才會出現清明上河圖的畫中一景。
 
宋朝還有許多勾欄瓦舍,表演活動很多,所以就有許多聰明的店家把餐點準備好帶到現場賣,就會有人買來吃。所以外賣經濟在宋朝其實已經很發達了,並不是從現在可以出現的經濟活動。民間的外賣也影響到宮廷裡,南宋的宋孝宗就曾點了外賣「李婆婆魚羹」以及「南瓦張家圓子」送到宮廷裡品嘗。
 
除了外賣,宋朝還有保溫的措施,設計了一種叫溫盤的器皿,有上下兩層,上下之間還有一個夾層可以放進熱水產生保溫作用,然後再裝進特殊製作的盒子裡,就可以保持食物的鮮度了。北宋是一個城市發展繁榮經濟發達的時代,而且吃喝玩樂最接近現代生活呢。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7|古代不是一日三餐!?古人居然一天只吃2頓飯?
#27
12/12/2024

遠古時候食物缺乏,能吃就吃,沒得吃就餓肚子,一直到農業社會形成,才開始有了定時定量的觀念。不過最早並不是一日三餐,更不像魔戒中的哈比人一樣,一日六餐,而是一日兩餐。商朝的時候就把一天畫成八個長短不一的時段,其中有大食與小食兩個時段,分別在上午跟下午的時間,也就是早餐跟晚餐的觀念。
 
  周朝的時候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段,並用十二地支最為分配,一天也是兩餐,辰時約上午八點吃早餐,申時吃晚餐,大約是下午三點左右時間。早餐稱為食時下午餐稱為哺食。所以如果我們回到這段時間作時光旅行,就會感受甚麼叫做三餐不繼,因為只有兩餐啊。到時候褲子要勒緊一點。
 
  不過到了唐朝就好多了,在一日三餐之間又多了一個吃點心的時間,因為唐朝是個富強的時代,再加上晚上有宵禁,所以白天的活動就變多了,兩餐之間多了吃點心的時間,讓自己不會太餓,而這個吃點心的時間,最後就形成了午餐了。所以一日三餐這個概念是從唐朝形成的,不過不是每個人都可一日三餐,貴族與世家經常有吃點心時間,一般平常百姓還是一日兩餐。
 
  到了宋朝商業活動與文化發展到了極致,宋代沒有宵禁,所以那時代的人都享受著夜貓子的生活,越夜越美麗,看表演吃美食,還可以逛夜市,假如真要穿越回到過去,那就千萬別去多災多難又有瘟疫又有戰爭的三國,來到宋朝就可發現,宋朝是多麼接近現代生活的美好時代。不但一日有三餐可吃還有消夜,晚上還可以逛夜市,看戲看表演。
 
  宋朝以後漢人生活差不多維持一日三餐,但清朝皇宮遵循祖制卻是一日兩餐,康熙皇帝甚至以曾一日一餐自豪,由此可見滿漢之間觀念還是有所不同。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6|古人能活多久? 居然「平均不到33歲」古人壽命揭密!
#26
12/05/2024

國人近幾年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107年統計,平均壽命約80歲左右。但你知道嗎?古代的人平均壽命並不長,每個時代也都不一樣,有學者推估先秦壽命18歲,漢朝22歲,唐朝27歲,宋朝30歲,清朝32歲。帝王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多,民眾的平均壽命就更低不到30歲。
 
 
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七十歲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所謂的彭祖八百歲,張三丰212歲,陳摶118歲,大致上來說都是道教在宣傳所謂的養生之術所傳下的說法,流於民間傳說。古代帝王從秦始皇算起到末代皇帝溥儀,三百多個皇帝加起來壽命平均一除只有39.2歲。70歲以上的只有10人,最長壽的就是清朝乾隆皇帝,25歲登基當了60年皇帝3年的太上皇,虛歲89歲。
 
平民百姓的壽命平均約只有30歲,所以古人把30歲去世者稱為「享年」,30歲以前去世稱為「得年」,未成年來不及長大的稱為「殤」,幼兒時期去世的稱為「夭折」。60歲以上稱為享壽,90歲以上稱享耆壽,百歲以上稱為享嵩壽。而壽命的算法則是所謂的虛歲,因為古人認為從懷孕開始就有了生命,小孩子出生時就已將近一歲。現在則從出生後開始算起,稱為實歲。
 
影響古人壽命的原因有戰爭、疫病、饑荒與死亡等原因,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醫療照顧缺乏,與糧食供應不足,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平均壽命短少。舉例來說東漢桓帝時做過人口普查,全國人口約有五千多萬,到了晉武帝實在做人口普查,卻只有七百多萬人,盡管有人口黑數問題存在,但大量人口卻因為戰爭飢餓瘟疫等原因死亡,平均壽命也就降低很多。
 
醫療問題也是重點,乾隆皇帝即使高壽但他十七個兒子中就有七個不到八歲死亡。現代人流行穿越劇,但真要穿越回到過去就會發現生活很困難醫療不容易,學者研究,在平均壽命30歲的時代裡,有40%的人會在十歲前死亡、現代因為醫療科技發達,平均壽命不斷增加,這可是古人羨慕不已的。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5|古代哪個行業最賺錢就算冒著殺頭的風險也在所不惜?
#25
11/29/2024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話雖如此,每一行的獲利所得卻不一樣。戰國時代的大商人呂不韋,就曾問他的父親說,耕田賣珠寶跟從政獲利多少,呂父回答說耕田十倍,賣珠寶百倍,從政無數倍。
 
戰國時代當官是高風險的行業,但也是最賺錢的行業。一旦能夠官商相互連結,就更能賺進大把鈔票,秦朝的四川丹砂女王巴寡婦,在秦始皇支持下,獲利可觀,漢朝的鄧通在漢文帝允許下開挖銅礦,甚至自己鑄造錢幣。
 
最賺錢的行業有幾項特色,第一高利潤,第二高風險,第三要獨門或寡占。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但殺頭卻賺錢的生意卻有人搶著做。古代最賺錢的行業,其實也就是風險最高的行業。除了從政,或是與政治人物串聯外,歷代以來風險最高的行業首推鹽業。茶米油鹽醬醋茶,鹽在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民生物品。而且古代沒有冰箱存食物不容易,用鹽醃製,就成了保存食物最好方式。
 
所以鹽的生產在古代非常重要,春秋時代的齊國管仲就以鹽的生產,讓齊國變得富有。鹽到後來也成了政府官賣的重要物資。北宋的時候陝西青海鹽每斤44文錢,但產地只要五文。,利益高達20倍以上。有官鹽就有私鹽,走私鹽利潤就更高。歷代有許多鹽商後來都成為政府打壓的目標,對他們富可敵國感到憂心。歷代也有不少鹽商反抗,向隋朝末年的程咬金,唐末的黃巢元末的張士誠都是賣鹽的。
 
明清時候賣鹽要有許可證稱為鹽引,並且與官方勾結的更加嚴重。清朝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揚州的鹽商就負擔了許多吃喝玩樂接待的費用,由此可見明清兩代的鹽商是多麼賺錢行業。到了清朝中期,外國人要來中國通商,清朝只准在廣州設站,且外國人不得進入得透過買辦,而有了廣州十三行的崛起,成為當時最賺錢的行業。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4|古人用銀子買東西如何找零的呢?
#24
11/16/2024

有一句成語說:「錙銖必較」,錢的單位雖小卻計較的很清楚,所以在古代買東西是要找錢的,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都算得很清楚,更何況是用銀子買東西。以白銀當貨幣起源很早,戰國時代就有些封國用白銀當貨幣,但沒有流行起來,漢朝則是用銅錢當貨幣,明清兩代主要貨幣有兩種銅錢與白銀。
 
銀子稱為大錢,用來買大的東西,銅錢又稱通寶,幾乎每個皇帝都有發行通寶、稱為小錢,生活物品用銅錢的機會是比較多的。通常一兩銀子就是很大的面額,縣官一年的年薪不過就是三十幾兩,還要包辦所有開銷。所以過去電視劇裡動不動吃個東西就是一兩二兩銀子,卻只是幾盤小菜,那是很誇張又不合理的事情。
 
所以銀子重量大的話大概就是買貴重的物品,像是房子珠寶之類的,但也有用銀子買生活物品的時候,這時的銀子就不能太大,也就是所謂的碎銀子。古人在買賣的時候會準備個小秤子,這種小秤子又稱為戥子,可以秤到兩、錢與分的重量大小,有點像是過去中藥店裡秤藥的秤子。用碎銀子買東西時,用戥子秤重量,如果過多就用特製的鋼剪剪銀子。剪銀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驗證白銀的成分純不純,有沒有含鉛,確認買賣公不公平。
 
所以在白銀時代,用銀子買東西找零是很麻煩的事情,用鋼剪剪銀子,用戥子秤銀子才是王道。其實明清兩代雖然是白銀帝國時代,卻也是中國的低薪時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要求政府官員要清廉不能貪財,他親自制定公務人員的薪資標準,但這套標準太過嚴格,如果照著朱元璋的標準走,就會活得很辛苦,所以明朝貪汙腐敗的事情也就特別多。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為了照顧公務人員生活,雍正皇帝想辦法用火耗歸公的方式從白銀的火耗支出中,累積一筆錢當作養廉金。道光時代白銀因鴉片大量流失,而有了鴉片戰爭,歸根究柢都是因為貿易問題而產生啊。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3|古人怎樣看時間
#23
11/08/2024

有一句話說:「時間就是金錢」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光」指的是太陽光,「陰」則是影子,早在周朝的時候,發明了日晷,用陽光照在日晷上的陰影來制定時間,就這樣制定了一天「十二時辰」,分別用12地支來計時。一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第一小時稱為「初」第二小時稱為「正」。
 
每一個時辰在日晷上有八個刻度,也就是每個小時有四個刻度,每一個刻度是十五分鐘。電視劇常說的午時三刻,換算成現在說法就是十一點四十五分。在日晷發明以前,老百姓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著太陽走,日晷發明後就跟著日晷走。當時皇城有報時官,每天早上敲鐘,傍晚打鼓,所有就有成語「暮鼓晨鐘」這句話。
 
除了皇城敲鐘擊鼓外,唐代的重要街道也有設立街鼓與皇城同步,這是因為唐代實施宵禁,必須讓其他民眾知道時間。到了夜晚就把整夜分為五更,大致上就是從現在的晚上七點到隔天清晨五點的時間,把夜晚分為五更。入夜以後就會有人巡視敲著著梆子與鑼鼓,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更天的時間。宋代以後因取消宵禁,不但有夜市還有豐富的夜生活,類似現代人的生活,報時就更重要了,不過這時的報時人員通常是寺廟裡的僧人,非常特別。

----
主持人:文史作家余遠炫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2|之乎者也~古人講話都很文言嗎?
#22
10/25/2024

從語言文字的發展角度來看,文字是紀錄語言的工具,也就是說先有語言後有文字,但為何中國會發展出文言文,難怪古人講話也用文言文。其實古人的口語跟書寫的文字是不一樣的,古人講話時是不會講文言文的,但為何會有文言文產生?
 
原來這跟文字的載具發展有關聯,載具就是紀錄文字的工具,最早的載具是陶器、龜甲、獸骨等物品,必須用雕刻的方式書寫,因為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筆劃多,所以在艱困的載具上寫字時,能少寫就少寫,因此發展出一字多義。後來毛筆發明了,載具也從龜甲獸骨青銅石器等變成了竹簡,把竹子削平磨光寫字,然後用皮革串起,成為冊,所以讀書又稱為讀冊,就是這樣來的。
 
除了用竹簡之外,古人也發現可以書寫在布帛材料上,稱為帛書。而為了方便閱讀,古人還會用小字把書寫在布帛上,稱為巾箱本。東漢蔡倫發明紙之後,要一直到宋朝紙張才普遍應用,唐朝時紙張大都出現在佛經上,多半還是以竹簡布帛為主。
 
唐朝中期的時候,白居易與元稹推動白話詩運動,也就是作詩的時候要求淺顯易懂,不管是小孩子還是老人家都可以很容易明白詩裡面的意義。這種白話詩其實就是民間常用的口語,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古人在平常說話的時後,是不會搖頭晃腦之乎也者矣言哉的用一串文言文講話的。
 
宋朝紙張盛行,印刷術又非常進步,所以文字的載具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寫在紙張上就可以多寫幾個字了,所以口語化的內容也就出現了。平常古人所說的話,也可以不必再省了又省。宋代有一種行業叫做說話,也就是講故事的人,說話的人都有「話本」,這些話本就跟平常講話的方式差不多。
 
宋代以後話本章回小說就越來越盛行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因為是平民出身,講出來的話也是大白話,但寫出來經過潤飾的文章,就變成文言文了。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是傳統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分水嶺,胡適等人倡導白話文學運動,推動我手寫我口,白話文學成為現代的文學主流。記載文字的載具也又有了新的變化,用鍵盤敲打文字記錄在螢幕上甚至成為影音,成為新世代的流行方式。

----
主持人:文史作家余遠炫、台北市立大學張弘毅教授、新北市新埔國中馮邦彥老師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1|古代怎麼查戶口?怎麼確認身分?古人有身分證嗎?
#21
10/18/2024

人類社會從遠古時期到母系社會時,但知有母不知有父,進入父系社會而有國家概念之後,戶口就變得很重要。所以在古代非常重視編戶齊民的概念,把民眾組織起來並做成戶口紀錄,同時根據戶口數來當作課稅的標準,所以古代還有特別的行政單位稱為「戶部」,但戶部不只是戶政單位業務,更因稅務關係,相當現在的財經部會。
 
古代確實就有身分證,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有身分證,戰國時代的秦國,因商鞅變法的關係,而有了最早的身分證。用竹板打磨光滑,上面畫著畫像與姓名籍貫等資料、稱為「照身帖」,投宿館舍必須要持有照身帖登記,違反規定就要接受嚴厲處分。商鞅後來因與秦惠文王不合而逃亡,卻因身分問題無法住宿而有作繭自縛的感慨,但商鞅之法在秦國落實生根,對商一來說也是一項莫大的成就。
 
漢朝制度多延續秦朝,但身分證明卻不是普及到每個人都有,而是具有社會地位的人,才有身分證明。隋朝時官員身分證明用竹簡,唐朝時則用魚符,裝魚符的魚袋則因官員品級有所不同。三品以上用金,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用銀,六品以下用銅,魚符上顆有官員姓名,任職部門與品級。魚符分成左右兩半,左符放在內庭查驗,右符隨身攜帶,查驗身分核對時必須兩兩相符。
 
到了武則天時代,就把魚符改成龜符,三品以上官員用金龜,依此類推。我們現代人所講的釣金龜婿典故,就是這樣來的。唐代還把魚符推廣到海外,唐朝留有雄符海外則是雌符。不過宋代把魚符改為腰牌,分為勳、親、文、武、樂五種,材質有象牙、獸骨、木頭之類,牙牌上面除了姓名籍貫品級等基本資料外還有人物特徵,作為辨識。另外還有些特殊行業擁有自己的身分證明,例如僧人的度牒。
 
現代身分證的原來則是民國25年時,寧夏省主席馬鴻逵受到史記商君列傳啟發,用白布做成居民證,是現代身分證的濫觴。

----
主持人:文史作家余遠炫、台北市立大學張弘毅教授、新北市新埔國中馮邦彥老師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古中作樂20|古代怎麼寄信呢?「飛鴿傳書」是真的嗎?
#20
10/11/2024

電視劇看多了就知道,古人喜歡養信鴿,用信鴿傳送書信,如果你相信那就慘了,因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印象。鴿子只記得自己的巢穴跟訓練的人,他只會飛回自己的巢穴或是訓練他的人手中,另外鴿子在飛行途中常會遇到很多狀況,遇到暴風啦,被老鷹抓啦甚至跑去覓食或是迷路,所以要靠信鴿傳遞緊急消息,只會出現在電視劇裡不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也只能在短距離有限的範圍,不可能出現在長距離精準的位置。
 
那古代送信不靠鴿子要靠誰呢?當然要靠郵差了。送信還是要由人來親自執行才可靠。現在送信的人稱為郵務士或是郵差,古代則稱為鋪兵或遞兵,原來古時候傳遞軍情是第一要務,親人間的書信往返,通常是由民間另外有專門人員處理,這種民間郵差又稱為長足。處理為了傳送緊急軍情,各地都會設有驛站,讓鋪兵遞兵可以休息。
 
古代的通信大致上有三種方式,第一種叫「傳」,也就是車遞或是船遞,使用工具車輛或是傳來遞送,第二種叫做「郵」,也就是步遞,用人力徒步傳送。第三種叫做「驛」也就是馬遞,騎著馬傳送訊息。所以「飛鴿傳書」實際上並不存在,就算有也太冒險,把緊急軍情寄託在鴿子上,只能說有創意但是太不實際。 
 
歷史上最有名的郵遞事件,就是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的故事。所謂的12道金牌不是真的金子做成的牌子,而是用在一種緊急軍情的木牌,紅色的木牌上面寫著金黃色的字。然後用馬遞的方式加急傳送,一天要跑600里,稱為金牌急腳遞600里加急,而且宋高宗連下十二道,也就是12個人騎著馬沿著道路一路狂奔到岳飛面前將他召回。
 
古代送信的人還真辛苦,除了送軍情外,唐玄宗還派車遞驛兵送四川或是嶺南送荔枝要給楊貴妃吃,還要一路注意保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辛苦了古代的郵差們。

----
主持人:文史作家余遠炫、台北市立大學張弘毅教授、新北市新埔國中馮邦彥老師

#每週六更新
#古人大小事
#知古通今
#歷史趣事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藝文保育特區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Channel+頻道:https://bit.ly/3HgGgSW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