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播客

40 Episodes
Subscribe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当下中国最有趣的谈话都是在私下进行的。《不明白播客》希望把有趣的谈话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中文听众,在这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发出一点光亮和温度。这个播客是几位专业新闻记者联合发起的个人项目,不代表我们供职的机构。取名不明白是因为在这个魔幻的国度有太多不符合常理值得探究的事情。我们希望每周能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不设限制的讨论。欢迎收听、订阅和分享。

《一部未完成的电影》——观众的沉默与泪水
#158
Yesterday at 11:00 PM

作为一部直面疫情与封控的电影,娄烨导演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理所当然地未能在中国上映,也未能拥有豆瓣条目。但人们还是在海外的影院、在隐秘流传的网盘里看到了这部电影。

娄烨导演曾说,电影因为观众看到得以存在。最近,我们邀请听众朋友们写下观影后的感受。许多人在来信中提到遗忘、被电影唤醒的记忆、观影时候的哭泣与沉默。电影牵动了如此多复杂、幽深、厚重的情绪,因为有很多的记忆没有被好好保存,很多历史没有被好好对待。这些来信不仅是观影的情绪,更是我们一起对疫情三年、对失语时代的回应与见证。

谢谢听众们的真诚来信,在征得同意后,我们首次尝试了用AI生成听众的声音。来信里有少量剧透。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相关链接:
intro里提到的网友
EP-001 慕容雪村:武汉传来的声音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小镇做题家(下)
#157
06/27/202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超过8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几亿人从农村搬进了城市,数以千万计的人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对于不少人来说,那是一个充满上升通道的时代。但近几年,随着经济放缓,这种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来越窄。

我们向听众征集了“对阶层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上一期节目里,我们听到了两位中年人分享了他们的人生如何随着经济形势起伏而苦苦挣扎。

这一期节目里的三位讲述者都是90后,Boris在工作6年之后攒钱去香港念研究生,他想摆脱第一学历的遗憾,却发现要面对比本科毕业时更艰难的就业环境;在日本念博士的梁同学自称社会流动里的极端个案;毕业于211大学的Josh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专业、工作和未来都感到迷茫。

他们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曾经笃行的“教育改变命运”的小镇做题家们,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重新理解了这句话?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处境?如何重新定义“努力”与“希望”?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如果一代年轻人都对未来失去希望,社会会走向何方?

另外,这一次征集的来信几乎全部来自男性听众。未来,我们期待能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

文字版:https://bit.ly/bmb-157-text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时间轴:
02:09 Boris的自我介绍:2016年毕业,工作6年后赴港读研
02:27 两次毕业所面临的求职环境对比
07:31 海投了339份简历,响应率13%
08:13 面试中遇到荒诞问题:学历歧视、家庭背景盘问
09:11 求职期长达9个月,金钱信心遭受双重打击
11:31 Boris作为下岗工人子女,大学勤工俭学
13:28 妈妈为了省下3块钱,取消了学校短信通知
18:59 向上走的动力:亲人言语刺激、自尊心、对职业教育的失望
23:24 自认吃到了性别红利和经济红利,对未来悲观

27:45 梁同学: “如果你想知道小镇做题家的极限在哪里”
28:02 出生于西部国企家庭,从小学到大学,感受到逐渐强烈的阶级落差
32:52 进入大学,最大的挑战是“不知道做什么”
35:22 感受到明显的不公平,但很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
36:58 做家教、发传单、“有什么做什么”,大学毕业,自己攒钱去日本
39:54 拿到哥伦比亚大学offer,被高昂学费吓退,选择留在日本
41:25 自认为是社会流动中的极端个案,和小学同学几乎不再联系
42:46 自学日语、极低消费,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44:09 未来选择留在日本

46:24 Josh:南方农村出生,父母是农民工,童年开始参与家庭劳动
48:01 上大学后的失落:功利氛围,不喜欢专业
48:53 第一份工作只做了半年,辞职考研
50:42 父亲试图花钱托关系为他找工作
52:05 花费2万元报名再就业培训班
54:13 重新找工作,因“高压”很快再离职
01:02:16 从学生时代开始感受差距,高中同学早早接触外网、学习编程
01:03:22 做公务员、做生意、进大公司,无论做什么都很难再翻身
01:05:54 Josh对未来的想象:未来不愿意结婚生子

相关链接:
EP-156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
EP-115 中国高校就业数据如何造假?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
#156
06/21/2025

 最近我们向听众征集“对阶级固化感到焦虑”的故事,收到了许多来信。本期节目是第一期,嘉宾分别是38岁的赵先生和即将50岁的刘先生。没有上过大学的他们,年轻时曾在不同阶段感受过一点点经济上行期的红利。但疫情之后,整体社会经济一蹶不振,房地产暴雷,劳动市场萎靡,尤其是面向大龄劳动者的工作变少,他们都开始感到一种停滞甚至倒退。

赵先生来自山西农村,曾做过井下矿工,之后北漂,在北京做过群众演员、房地产中介、贷款行业,曾月入可观,但近两年因行业衰退几乎没有收入。刘先生早年在东北大型国企做工程建设,亲历过90年代下岗潮,后来一直在全国各地辗转打工。快50岁的他面对着被欠薪、工作难找和养老无着落的人生。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会听到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以及他们对“社会流动”与“阶层固化”的不同感受。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字版: https://bit.ly/bmb-156-text

时间轴:
01:34 赵先生来自山西农村,父亲是黑煤窑矿工
02:32 18岁的第一份工作,煤矿瓦斯工,下井环境恶劣
06:24 辞职北漂,带着表演梦去北京
07:21 在中戏学表演,做过群众演员
09:08 转行做房地产中介,“感觉挣钱非常体面”
11:18 转行做贷款中介,辉煌时月入十万
12:28 2024年之后业务减少,收入骤减
14:19 考虑过送外卖、回煤矿工作
15:41 “无法跃升,也难以沉下去”
18:35 如果有孩子,希望有好的环境,塑造好的人格
21:10 思考是否要离开北京
22:24 刘先生:在高温的出租房里来信
23:32 年轻时是国企员工,原本希望在国企稳定生活直到退休
24:42 国企下岗分流,外出打工
26:17 疫情期间项目停工,回家躺平了一年
28:03 对比“下岗潮”与现在时:当年还有信心找工作,现在更悲观
29:27 疫情后就业恶化,“无力感”
31:32 给孩子的期望:“总之要做牛马,不如去国外做牛马”
39:21 被欠薪五个月,没有积蓄,养老无着落

相关链接:
EP-115 中国高校就业数据如何造假?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李厚辰:为什么“新三样”和AI救不了中国经济?
#155
06/13/2025

中国官方一直在塑造这样一种希望:中国制造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今年,国产大语言模型 DeepSeek 横空出世,让很多人重新找回了一种民族科技和文化的信心。

另一个中国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欠薪事件频发,失业问题严重,消费疲软,社会保障不足,地方债务危机加重,年轻人因失去希望而不愿结婚生子……

为什么“两个中国”同时存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什么没有变成普通人的“好日子”?本期节目,袁莉和李厚辰一起谈论,为什么“新三样”和AI救不了中国经济?

李厚辰是「翻转电台」和 YouTube频道「世界苦茶」的主持人,也是一位时事和经济分析专栏作家,他带来了他对中国经济现象的分析和观察,例如科创表面蓬勃,背后却是风投和民间投资的逐年萎靡;华为等大公司总是为了“国家安全”在重复发明;被誉为希望的电动汽车产业实际上饱受价格战和产能过剩之累……袁莉则带来她常年对科技和商业领域的采访观察。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文字版:https://bit.ly/bmb-155-text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时间轴:

01:57 “中国的经济就像吃了兴奋剂的人”,局部繁荣难以掩盖系统性萧条
06:56 中国经济中的资源如何错配?
08:29 合肥模式与产业投资泡沫
11:38 风投行业这么萎靡,这么多初创企业从哪儿来的?
14:48 大公司科创困境:为了国家安全重复发明“轮子”
20:46 中国企业“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
22:35 价格战 、产能过剩、毛利降低:电动车行业即将暴雷?
28:31 新三样在国际贸易中真的那么如鱼得水吗?
33:52 为什么新质生产力无法拯救经济疲软?
35:31 出口补贴越高,财政税收拖累越严重
38:30 “比亚迪过去五年净利润940亿,从政府拿了860亿现金补贴”
41:32 新质生产力靠国家巨额补贴推动,并非市场行为
42:49 AI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制造更多失业
48:46 为什么中国政府如此痴迷新质生产力?
57:23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黄道炫《铁水流:战时中共革命系统的运作(1937-1945)》
《台灣地方政治讀本: 來自青年世代的提問、實踐與反思》
Harukata Takenaka《Failed Democratization in Prewar Japan》

相关链接:
EP-132 李厚辰:2015、2016——改变中国的两年
YouTube频道:FearNation世界苦茶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白睿文:从方方日记到《软埋》,为历史还个公道
#154
06/07/2025

2020年,因为翻译《武汉日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白睿文(Michael Berry)教授成为网络攻击的对象。网暴持续了将近三年,他甚至经常收到死亡威胁。作家方方同样遭受重创。她的作品无法出版、再版,连她的名字都几乎从公共空间消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睿文重新拾起方方的两部小说译稿。《软埋》讲述在灭绝人寰的土改运动中个人的命运,《奔跑的火光》描写一位农村女性反抗家暴的故事。今年,这两部作品终于在英文世界出版。

这一期播客,白睿文教授来跟我们讲述他翻译这两部作品的过程,以及网暴带来的冲击。白睿文将《武汉日记》《软埋》和《奔跑的火光》列为他心目中的“创伤三部曲”:土地改革、疫情、家暴,不同的事件如何给普通人带来创伤,并影响他们的一生?人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和面对历史创伤?我们是否还有能力和机会讲出这些历史创伤?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文字版:https://bit.ly/bmb-154-text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时间轴:

01:38 回忆《武汉日记》出版后遭遇的网络暴力:间谍谣言、政治漫画、死亡威胁
07:12 方方从“人民英雄”变成“大家的公敌”:批评对象如何在一夜之间被调转
11:59 舆论调转背后是否有组织?
14:15 “递刀子”成为舆论公共空间的分水岭
19:04 希望方方拿回”写作“武器:网暴后她几乎被“封杀”
23:33 白睿文心目中的“创伤三部曲”
31:22 面对历史创伤:小说人物的选择
34:17 多年来教学生“敢讲”,眼下却只能请他们“明哲保身”
40:06 抽屉文学的时代
44:30 谈《奔跑的火光》:如何让西方读者理解中国农村女性的故事
45:35 审查之外的挑战:长篇小说的读者在碎片化时代里越来越少
46:06 曾经花费15年翻译实验性小说的译者,会担心AI吗?
50:05 走出网暴的过程很艰难,但对普通中国人的情感始终没有变
53:54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电影《风流一代》贾樟柯/万佳欢
《鳄鱼》莫言

相关链接:
《Soft Burial》(《软埋》
《The Running Flame》(《奔跑的火光》)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唐志学:习近平何以成为习近平,习仲勋传里有答案吗?
#153
05/30/2025

为什么一个受尽折磨和苦难的人仍然会衷心于给他带来巨大苦难的党?这也许是理解中国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利坚大学副教授唐志学Joseph Torigian在即将出版的新书《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中通过翔实的史料描写了习仲勋跌宕起伏的一生。

习仲勋不仅是习近平的父亲,也是中共元老中最复杂、最悲剧的代表之一。书写和理解一个复杂的共产党人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唐志学如何从庞杂的、并不透明的党史资料中找到重要的线头?如何判断和选取这些资料?唐志学也谈到作为历史学家的责任和意义,他写这本书,目的并不在于判断习仲勋是“好”是“坏”,而是讲述这个人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体制里?这个体制又是如何塑造和吞噬个人的?

也许许多听众更关心的是:理解习仲勋的一生,可以理解习近平的执政逻辑吗?习近平为何会成为今天的习近平,历史、家庭和个人的因素如何塑造他?他所走的路,是对父亲习仲勋的继承还是背叛?他会将中国推向何方?欢迎收听本期播客。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字版:https://bit.ly/bmb-153-text

时间轴:
03:51 为什么唐志学要写“习仲勋传”
07:36 如何选取史料、采访达赖喇嘛的珍贵经历
11:26 延安整风运动与习仲勋“荒诞又恐怖”的作为
15:03 习仲勋为什么被提拔得这么快?
17:17 统战工作中,真实的友谊VS政治的友谊
21:19 习仲勋为何总在最后走到左倾或强硬的路线之中?
24:52 中共领导人为什么要为了讨好毛泽东而实施糟糕的政策?
28:17 习仲勋的悲剧时刻之一:反党小说《刘志丹》的出版
31:26 习仲勋的精神状态:常年的哭声
33:13 习仲勋如何教育习近平?
38:35 习仲勋说,习近平是做总理的料
39:58 习仲勋在习近平的仕途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44:58 习近平为何没有成长为一个改革派?
48:33 如何理解习仲勋身上的诸多标签?
51:38 习近平何时变成习近平?
55:38 习近平的世界观:接班政治与自我革命
01:05:26 嘉宾推荐

唐志学 #嘉宾推荐:
《潮爆莫斯科》(Hipsters)
钟延麟:《彭真:毛泽东的“亲密战友”(1941-1966)》
蒋光慈:《少年漂泊者》

相关播客链接:
EP-033 唐志学:独裁者的终局与继承
EP116-蔡霞:习近平能否复辟毛式社会主义?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三周年特别节目:和袁莉一起读信!
#152
05/27/2025

今天是5月27日,不明白播客开播三周年啦!前阵子,我们征集了听众的来信,希望大家写下过去三年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情、生活中最大的变化以及和不明白播客的故事。

我们收到了从世界各地来的信件,也带来大家迁徙的轨迹和心境的变化。谢谢大家一起回顾了过去的一百多期节目和三年共同经历的一切,从三年前的上海封控到此刻,这些经历是我们和这个国家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不同的时刻,把我们推向了不同的地方。

感谢三年来的每一位听众,希望我们还能一起走过很多个三周年!

文字版:https://bit.ly/bmb-152-text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Victor Shih:贸易战会引发中国的财政危机吗?
#151
05/23/2025

5月中旬,中美两国在日内瓦的谈判,为一个多月来混乱、激烈的贸易战按下暂停键。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危机的阴影已经远去。

两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Victor Shih曾经在我们的节目中指出过中国的地方债务危机。两年之后,中国的地方债问题是否更严峻了?在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出口可能面临下滑的背景下,贸易战会如何进一步影响中国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贸易战可能会引发中国的财政危机吗?

Victor Shih也在节目中分享了,中国当前处理地方债务问题的“会计游戏”,中国政府在新一轮贸易战发生前做了哪些准备,以及他如何看待贸易战在国家层面的输赢与普通人的关系。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时间轴:
01:58 Victor Shih评价中美贸易战的第一回合
05:09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贸易战带来的企业破产与大规模失业?
07:14 当前关税水平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
10:17 “财政压力可能是贸易战对中国政府产生的唯一压力”
14:47 财政压力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维稳能力吗?
15:33 两年过去了,地方债的整体情况有什么变化?
18:13 贸易战之后,中国哪些省份的债务危机可能更严重?
23:24 中国政府默许传统服务业衰退、只关心AI?
25:22 中国地方债问题和普通人之间的关系
30:43 中共经济政策的逻辑是什么?
33:12 国内需求疲软和更高关税带来的双重挑战
36:43 贸易战会是一个长期的状况吗?
41:28 当中国的经济数据越来越不透明,经济学家如何判断?
46:17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电影《秘密会议》(《Conclave》)爱德华·贝尔格
《Rejuvenating Communism》Jérôme Doyon
《THE IMPACT OF U.S.-CHINA TENSIONS ON U.S. SCIENCE》

相关链接:
EP-035 Victor Shih:地方债会拖垮中国经济吗?
EP-149 许成钢:中美贸易战会走向何方?
《A 10 Trillion RMB Accounting Exercise》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李老师:Li币、ICU模式与对抗极权的可能
#150
05/16/2025

今年2月开始,李老师通过X账号“李老师不是李老师”发起了611Study.ICU和牛马.ICU两个项目,前者关注中小学生的“超时学习”问题,后者关注劳动者的“超时工作”问题,这两个项目到5月初收到了超过9000份投稿,其中包括来自四千多所学校的学生投稿,与打工人关于内卷最直接的抗议和倾诉。

为什么会发起这两个项目?有哪些投稿让李老师印象深刻,它们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发布Li币之后饱受质疑的李老师,有哪些想说的话?在海外,我们是否还有影响中国的可能?在这一期谈话中,李老师回答了关于项目本身、关于对中国内卷现实、关于Li币以及对行动的看法。

白纸运动之后,李老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博主,现实却是被当作“反对派”、遭遇跨国镇压。过去两年多,关于行动,他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把这两个项目当作一次尝试,“不再只是主动接受投稿和呈现投稿,我也可以主动设置议题,让中共来接招。”

另外,不明白播客即将迎来三周岁生日,我们继续向听众朋友征集来信,我们会在之后制作成一期节目,欢迎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或填写我们的表单:https://bit.ly/bmb-collect-01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字版:https://bit.ly/bmb-150-text

时间轴
03:19 为什么会关注“超时学习”和“超时工作”?
07:22 四千多个学校的投稿,“翻墙的人数比我们想象得多”
10:50 平均每周上学95个小时,44%的学校出现过学生自杀
14:29 李老师的教学往事:“不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18:30 家庭中永远有一个心灵受创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噩梦
21:36 大厂限制加班就上热搜,“这不正说明问题吗?”
22:14 最匪夷所思的投稿:一个来自克拉玛依统战部的声音
25:42 普通人的核心情绪:想像个人一样被对待
27:07 集体行动的期望还在,只是路径想象被切断了
31:18 有校长在升旗仪式上骂学生是“小汉奸”
33:48 关于Li币的争议,李老师想说的话
34:07 李老师的成长:我也可以主动设置议题,让中共来接招
38:13 收集个体匿名投稿在今天中国的意义是什么?
44:17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寡头统治铁律》罗伯特·米歇尔斯、《政治、政党与压力集团》小瓦尔迪默•奥兰多•基
2.《中共情报组织与间谍活动》翁衍庆
3.《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走到了这里》

相关播客:《EP-074 李老师:白纸运动是开始,不是结束
》https://bumingbai.net/2023/11/25/ep-074-whyyoutouzhele/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精选】谁是编程随想?
05/10/2025

5月10日是阮晓寰,也就是编程随想,被捕四周年的日子。这一期节目,我们重播两年前和阮晓寰的妻子贝女士的对话。

这期节目录制的时候是2023年5月,阮晓寰一审宣判不久,他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7年徒刑。上个月,贝女士分享了阮晓寰的近况,自去年12月二审宣判后,他一直未被安排从看守所转到一般来说条件会相对好一些的监狱,家属正在就通讯权等问题维权。

本期节目中,贝女士讲述了她发现丈夫就是“编程随想”的过程,也谈到生活中的阮晓寰、谈到她们的婚姻和人生。贝女士还讲到和阮晓寰一起看《寻梦环游记》时,阮晓寰说:“如果要有一个事情留在这个世界上,让很多人记得你,你才是真正的一直活着”。

文字版:https://bit.ly/bmb-048-txt

三周年来信征集:三周年之际,我们想要征集声音那头、和不明白播客一起成长的你的故事,不明白播客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这三年间,你的生活如何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否从一个城市搬到另外一个城市?是否达成了什么愿望?抑或是仍然在沮丧中寻找前路?请来信与我们分享。方便的话,请注明你生活的国家、城市、性别、年龄和职业,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时间轴:
3:42贝女士讲述阮晓寰被捕的经历
8:58 贝女士是如何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的
17:56 贝女士讲述与阮晓寰相识与结婚的经历
25:58 阮晓寰对于工作、金钱和是否养育子女的看法
32:08 贝女士在发现阮晓寰就是“编程随想”之后的想法
37:20 贝女士如何看待“编程随想”的文章
42:45 “编程随想”的一位粉丝发来的语音
45:25 为什么阮晓寰会选择写技术博客的方式来寻求改变中国
47:57 阮晓寰选择做独立开发者、然后开通“编程随想”博客的心路历程
50:20 阮晓寰坚持写匿名博客十几年会觉得孤独吗
54:07 阮晓寰被捕前家里的各种反常现象
55:08贝女士认为“编程随想”是如何被攻破的
57:52 贝女士讲述阮晓寰案在侦查和审判中遭遇的不公
1:07:36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战略论:间接路线》李德·哈特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723775/
电影《辩护人》杨宇硕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1937445/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许成钢:中美贸易战会走向何方?
#149
05/04/2025

贸易战会让中国出现重大的经济危机吗?中共的政权会因此受到何种影响?贸易战如果继续升级会不会导致战争的出现?过去这段时间,这场几乎占据了全世界注意力的贸易战,为人们带来了许多未解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邀请到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刚教授,在5月3日做了一场直播答疑,本期节目为直播的精剪版本。

这场直播中,许成钢教授回应了众多听众的担忧,谈到了这场贸易战的起源、当下与对未来的影响,也分享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问题的长期观察: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个中国”——一个是DeepSeek 、高铁的中国,一个是失业率高涨和经济低迷的中国——这不是互相矛盾的?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9-text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时间轴:
01:30 特朗普为什么要发动贸易战?难道是因为比较笨吗?
12:23 贸易战可能把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吗?
17:47 贸易战可能会有哪些走向?
24:09 中共会因此摆脱孤立吗?
26:56 这一次,中国为什么如此强硬?
32:06 中国也能卡其他国家的脖子?
35:35 鼓吹中国成功的人都是不算经济账的
37:41 “一方面技术发达,一方面癌症大发作”
47:33 新质生产力可能将中国的经济带出泥潭吗?
50:26 贸易战是否会触发战争?
54:47 贸易战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1:03:03 贸易战可能可能倒逼中共改革吗?
01:10:56 中共会在意社会经济的压力与民众情绪吗?

采访征集:在这场贸易战中,不明白播客非常希望听到普通人的声音。如果您的生意、工作受到贸易战的影响,欢迎您给我们来信。在两个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打贸易战的时候,我们想知道被当作代价牺牲掉的是什么?欢迎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

相关播客链接
直播视频回放
《EP-145 黄亚生:川普的关税大棒下世界将走向何方?》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和警察“喝茶”会经历什么?
#148
04/25/2025

被警察约谈、训诫,听起来遥远而严肃,实际上,许多普通人都曾因为翻墙、发表言论、关注某些社会议题而遭遇警方的问询和谈话,这似乎是一个“全民喝茶时代”。“喝茶”究竟是怎么回事?当你接到警察的电话,你会面临什么?警察关心什么、又害怕什么?我们能如何处理“喝茶”的余波和复杂情绪?

这一期节目中,三位来自不同城市的普通人讲述了自己的“喝茶”故事,人们会因为关心社会正义、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最真实的表达欲而被“喝茶”,讲述里有荒诞的细节、真实的恐惧、也有因为“喝茶”而被改变的人生命运。选择公开讲述这样的经历也需要勇气,其中一位讲述者说,“国家机器靠恐惧来统治人,但(讲出来)是为了把曾经害怕的感受给排除出去”。

注:不明白播客近日更换了播客的发布平台,在播放器中手动添加节目的听众需要更新rss订阅地址,看到此条提醒的听众朋友可以使用新的链接进行订阅:https://feeds.acast.com/public/shows/68004395b4ef799a7a410371
如有问题也可以查看网站的订阅指南,或直接在官网 bumingbai.net、Youtube及各大播客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8-text

时间轴:

01:48 Emily:因为在推特上骂习近平而“喝茶”
05:44 警察打印了Emily的推特言论,一条条念出来
08:47 喝茶过程中,警察给Emily推荐了一款VPN?
10:52 半年之后接到警察的电话,想象了最坏的后果,结果却出人意外
15:03 无法解释的动机:人会为了在乎社会公正而去做事情
19:59 警察很认真追查银行卡,试图寻找”境外势力“的证据
21:58 “喝茶”是生活在中国的一部分
29:09 “喝茶就像被打了一巴掌,你会感觉痛,但不代表你软弱“
31:14 Matt:第一次喝茶的惊险经历
35:07 24小时的喝茶经历,体会到“失去自由是度‘小时’如年”
41:27 Matt作为体制内人员为何开始翻墙?
43:50 经历过喝茶为什么还愿意讨论“敏感”议题?
46:10 家人和周围朋友不理解Matt的遭遇
50:13 移民之后,意识到真正的自由是因为一张贴纸
53:31 Frances:一位喝了许多次茶的普通人
55:20 因为联署纪念小山航平而喝茶
58:07 约谈的其中一位国宝是“熟人”
01:00:52 警察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01:06:35 Frances为什么还愿意实名联署?
01:06:58 对没有喝过茶的人想说的话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夏巢川:白纸一代如何重建公民社会?
#147
04/18/2025

夏巢川在白纸运动期间两度被捕,2023年的上海万圣节,TA在身上贴满白纸走上街头的照片,被媒体广泛传播。3月中旬,袁莉在荷兰的线下见面会期间见到了夏巢川,TA在2024年初离开中国来到了荷兰,自此深度参与和观察中国的海外公民社会生态。

本期节目中,夏巢川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Ta如何在不同阶段、不同困境中,逐步理解中国现实的复杂性,以及行动者所面对的风险与局限。TA如何看待创伤和行动之间的联系,又是如何在恐惧从未真正消散的情况下,选择实名、站出来?

在荷兰,TA被友善的社群氛围所接住,也不断追问“下一步该怎么做”。TA从藏人和维吾尔人社群中学习经验,希望与更主流的、更专业的社会运动脉络接轨。而对于中国行动者来说,我们是否能找回曾经存在过的社会运动传统?那些断裂的经验,是否仍然可能被重新链接?作为白纸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何重建一个理想的公民社会?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7-text

时间轴:

01:19 改变夏巢川的一堂性别研究课程
02:58 2020年回国后看到的行动困境——“既要大声,也要小声”
06:03 白纸运动之后的创伤反应
09:24 2020年万圣节,贴满白纸走上街头,人们的反应
12:10 在海外观察到的社群生态
17:53 白纸两周年集会现场
21:18 邀请藏人和维吾尔人参加,“把舞台还给他们而不是汉人自己“
25:58 从藏人和维吾尔人社群学习到的运动经验
27:47 在习近平会出现的位置挂一个横幅
29:53 恐惧是伴随一生的创伤 “如果有什么东西让我们不恐惧,那是假话”
34:22 决定实名,代价是不能回国,但是”不恐惧的感受很重要“
36:22 对海外社群的反思,既被“泡泡圈”支持,又很想打破”泡泡圈“
43:28 “推动我做社会运动的不是快乐,而是很多痛苦”
46:24 什么才算行动?吃火锅、打毛线、放电影是行动吗?
49:20 藏人和维吾尔人对社会运动投入的承诺非常高
53:54 夏令营的合影环境,中国人总是退出
55:16  匿名对于往前一步是障碍吗?
57:52 “我不再想中国会不会改变,而是想社会运动如何延续”

嘉宾推荐:
《中国制造:全球化工厂下的女工》潘毅
《五号屠场》库尔特·冯内古特
《狂女的逆袭》闵瑞瑛

相关播客链接:
EP-125 两年后,我们如何看待白纸运动?
EP-074 李老师:白纸运动是开始,不是结束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歪脑主编与VOA记者:未完成的报道
#146
04/12/2025

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美国之音(VOA)与自由亚洲电台(RFA)停摆、裁员,众多记者骤然失业。这是“不明白播客”系列节目《我与敌台的故事》的第三期。前两期中,许成钢教授和四位年轻人讲述了这些“敌台”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职业与人生。

这一期,我们请来《歪脑》主编Alex和为美国之音撰稿的香港记者Kris郑乐捷,回顾这场危机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个人与团队。他们谈到了未完成的纪录片、被中止的专题、被迫暂停的合作,也谈到了新闻作为一种“召唤”而非“选择”的职业感。

节目也试图回应一些更大的问题:依靠国会拨款的新闻机构,真的能保持独立性吗?对于一些仍愿意用中文写作、记录、报道的年轻记者来说,还有没有继续写下去的空间?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6-text

时间轴:

01:42 这是一场“有准备、但仍然比想象快很多”的停摆
03:17 两天前编辑还在说“继续努力工作啊”,两天后所有人都行政休假
08:00 “每天都在给大家打电话,然后说对不起”
10:43 《歪脑》的记者们是谁,他们为什么愿意冒险为《歪脑》工作
12:39 从香港到英国,一个记者的迁徙路径
16:27 《歪脑》为什么成立,它回应什么样的时代问题?
20:39 《歪脑》的重要记录:抢救断代的十年女权运动史
22:36《歪脑》上线的初衷,不是与小粉红对抗
27:06 香港记者如何依靠VOA继续报道香港
31:22 朋友家的小女儿,通过美国之音的广东话节目来学广东话
36:07 在自由亚洲电台内部,《歪脑》是一个cool kid(酷小孩)!
37:58 媒体消失之后,言论空间会被谁占领?
40:19 自媒体不等于机构媒体,自媒体的评论是基于机构媒体报道的事实
41:11 喜欢的报道自己存下来,网站会被下架或删改
42:38 谈前路:Alex认为”黑暗之中还有希望“,kris可能会去找工作兼顾生计
45:16 TA们的告别


相关播客链接:
EP-144 那些偷听“敌台”的年轻人
EP-143 许成钢:美国之音对铁幕背后的人意味着什么?
EP-140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
EP-019 江雪/张洁平:中国媒体过去10年发生了什么?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黄亚生:川普的关税大棒下世界将走向何方?
#145
04/08/2025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川普宣布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广泛的关税政策,几乎波及全球所有国家和经济体(连南极附近无人岛上的企鹅都未能幸免),对中国的关税被提高了34%。全球股市应声大跌。

新一轮贸易战正在迅速升级。作为回应,中国宣布自4月10日起,对所有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34%。川普随即要求中国撤销对美国的报复性关税,否则将从8日开始面临50%的额外关税。增加的关税将使川普上任以来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总关税达到104% 。

关税听起来遥远又抽象,但它的后果实实在在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本期节目邀请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来谈谈:他为什么说川普的关税政策是一场经济领域的“珍珠港”事件?打着“重振制造业”“减少贸易逆差”旗号出台的关税政策,真的能帮川普实现他的经济雄心吗?这项政策会如何破坏全球贸易体系?面对美国的施压,欧洲和中国应如何应对?在新的关税压力之下,中国的出口贸易将走向何方?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自己的损失?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5-text

时间轴:

02:30 川普的对等关税理论,相当于“你在餐馆吃了一盘菜,就必须再卖给餐馆一盘菜”
03:47 为什么说美国相当于发起经济上的珍珠港事件?
07:24 过去,美元的霸主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14:32 川普的关税政策是合理的吗/自相矛盾之处
23:18 “负责任的政党应该站出来,当这个人正在破坏国家的法制”
32:49 通货膨胀的结果可以用税收来抵消吗?
34:47 “美国面临了一个七十年代末期以后从未面临的局面”
36:51 美国现在的问题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政治
39:27 一切取决于美国明年的中期选举
42:35 美国市场的重要性:全球最大的消费和服务市场
45:16 国际经济分工是奇妙的功能,川普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
49:41 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可能走向何方?
55:21 中国应该让欧盟看到你在俄乌问题上的建设性
01:00:18 应不应该反制?“不如利用这个完全无法避免的损失”
01:04:40 对东南亚提高关税是为围堵中国吗?
01:15:50 现在去追求民族主义的目标,经济成本是在增加的
01:19:58 美国人应该借由此了解专制体制是怎么一回事儿
01:21:06 四年以后,美国还能回到正轨吗?
01:24:36 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嘉宾推荐:
《Abundance》Ezra Klein、Derek Thompson
《The Future of Freedom: Illiberal Democracy at Home and Abroad》Fareed Zakaria

相关播客单集:
EP-046 黄亚生:科举制度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那些偷听“敌台”的年轻人
#144
04/01/2025

本周,不明白播客继续播出“我与敌台的故事”系列第二期,对话四位年轻听众。TA们之中,有人在一年前依旧认为中国是个民主国家,有人需要收听“敌台”监测舆情,有人则成长在“反贼”家庭,六七岁已经开始听“敌台”......

和上一期节目中的许成钢教授得自学无线电技术才能收听“敌台”不同,这一代年轻人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只是“防火墙”依然存在。在高墙之下,TA们如何接触到境外媒体?又如何处理这些和主流声音不一样的信息?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的新闻如何影响了TA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面对这两家媒体逐渐停运的现实,TA们还能依靠什么渠道关心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4-text

时间轴:

02:30 John:用自带翻墙的浏览器看美国之音
04:06 BBC如何颠覆中共官媒叙事?
08:16 学校里不把翻墙看外媒当作禁忌的年代
10:58 “先把网线拔了,先把钱断了”,然后呢?
15:01  Charlotte:无法政治出柜,生活无比孤独
21:19 老公为什么不让她听美国之音?
25:38 玄逸:最穷的时候银行帐户只剩三位数
33:34 翻墙为什么是工作的一部分?
37:57 子露:在“反贼”家庭里长大
39:53 敏感时期电台会有杂音?
41:19 “9·11事件”发生,“全班同学除了我都在欢呼”
45:44 美国之音的落幕“太不具备传奇色彩”

相关播客链接:
EP-143 许成钢:美国之音对铁幕背后的人意味着什么?
EP-140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许成钢:美国之音对铁幕背后的人意味着什么?
#143
03/28/2025

3月中旬,美国总统川普签署一项新的行政命令,受此影响,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开始停运或减员。据统计,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每周覆盖的听众数量,分别是3.6 亿人和6800万人。长期以来,这两家媒体向包括中国在内众多新闻自由受到限制的国家或地区播送新闻。

人们为什么要听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这些“敌台”?美国之音们究竟都影响了哪些人?它们的停播又意味着什么?不明白播客将在这两周推出三期系列播客“我与敌台的故事”,分别邀请许成钢教授、四位年轻听众、《歪脑》主编Alex和为美国之音工作的撰稿人郑乐捷一同分享TA们的经历。

这一期节目,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许成钢教授,讲述了他从15岁开始自制收音机听敌台的故事:他如何在黑龙江冰天雪地的农场里想方设法收听敌台?敌台们如何影响和启蒙了他?美国之音的记者又是如何避开警察采访他的父亲?以及美国之音这些敌台,对于铁幕背后的人们意味着什么?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3-text

时间轴:

01:54 第一次收听敌台后母亲的严厉警告
06:41 在农场公放各国敌台的音乐,“农民都不在乎”
10:40 在中俄边境上听王明讲延安整风
15:26 如何在农场里偷听敌台?
18:59 为什么被打成反革命,收听敌台的证据怎么坐实?
24:37 当时收听敌台的人都在听什么?
32:38 重重监视下,美国之音的两次冒险采访经历
40:38 美国之音推动了冷战结束?
46:46 停掉美国之音是将言论阵地让给中共吗?

相关链接:
节目中谈及美国之音对许成钢的父亲许良英葬礼的报道

相关播客链接:
EP-142 张洁平、Ian Johnson: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
EP-140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张洁平、Ian Johnson: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
#142
03/22/2025

过去两个月,无论身处美国、欧洲、台湾还是中国,没有人会对川普新政无动于衷。川普政府决定撤回对外援助,解散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导致众多人权组织都面临关停的风险,最近川普政府还停掉了对美国之音与自由亚洲电台的资助。这一系列举动,都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公民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上周末,不明白播客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一场线下活动中,袁莉与张洁平、Ian Johnson就以“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为主题,一起讨论了:美国的对外援助如何影响公民社会的建设?在这样的时刻,公民社会应该如何应对?在海外参与公民运动可以帮助改变中国吗?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嘉宾张洁平是端传媒的创始主编,先后创办了去中心化的内容创作与讨论平台Matters以及独立书店「飞地」,这家中文书店已经开到了泰国、荷兰;Ian Johnson是普利策奖获得者,他创办了「中国民间档案馆」——一个收录了众多有关中国政治运动和个人命运的文件、档案、书、杂志和纪录片的网站。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2-text

时间轴:

03:29 川普新政对嘉宾们有什么影响?
07:45 如何看待对川普“表忠心”的行为?
13:05 为什么说中国人不必觉得自己懦弱?
17:10 为什么这么多机构拿美国的钱?
25:08 公民社会应该如何应对?
34:29 海外参与公民运动能改变中国吗?
44:50 无力感中如何坚持自己?

相关链接:
飞地书店
中国民间档案馆

相关播客链接:
EP-092 张洁平:活出你想要的中国
EP-067 Ian Johnson/江雪:《星火》——对抗官方叙事的地下历史学家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裴敏欣:习近平反腐为何越反越腐?
#141
03/14/2025

中纪委2025年2月底发布的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有214.8万人被批评教育、处分、追究刑责,比上一年增加超过40万,立案人数、中管干部处理与行贿案件等数据均呈现上升趋势,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份报告?数字的上升是否说明习近平反腐“越反越腐”?从肃清政敌到开始清洗亲信,习近平反腐为什么停不下来?“妄议中央”“私自阅读违禁出版物”等罪名的背后说明了哪些问题?

本期节目嘉宾是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裴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专制政权与威权体制的转型,他刚刚发表了一篇英文论文,题目是《从肃清到管控:习近平反腐的近期转向》。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1-text

时间轴:

00:53 习近平上台之后反腐越反越多吗?
06:50 习近平为什么要在8年内三次修改党纪?
10:05 反腐是政治清洗吗?
16:30 中共的官员为什么爱搞迷信?
21:41 反腐宣传为何要妖魔化腐败官员?
26:57 究竟有多少官员被送进了监狱?
32:24 习近平反腐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36:49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共的官员?
40:05 嘉宾推荐

节目提及的专栏文章:
权力、金钱和性:反腐纪录片《零容忍》揭露中共不堪家丑

嘉宾推荐:
《李慎之口述往事》刘志琴 / 王建勋 / 王学泰 / 王毅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米尔顿·迈耶
YouTube频道:Perspective

相关播客:
EP-106 Mike Forsythe:中共高层官员如何隐藏巨额财富?
EP-025 裴敏欣:习近平权力的悖论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李思磐、范文欣: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
#140
03/09/2025

在中国,媒体缺位已是常态,“新闻已死”成为现实,主流媒体要么遵循“党媒姓党”,要么被公众视为“谣媒”;在美国,川普称机构媒体是“Fake News”,部分公众丧失对媒体的信任,而社交媒体上,有权有势的人成为不实消息的策源地。公众该如何面对这个后真相时代?机构媒体何去何从?

本期节目找来两位资深记者讨论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媒体?李思磐曾在《南方都市报》深度新闻部任调查记者,现在是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范文欣曾在新华社、《纽约时报》、彭博新闻社与和《华尔街日报》工作,现在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兼职讲师。两位嘉宾具体讨论的问题包括:媒体为什么总是关注负面新闻?记者是在吃“人血馒头”吗?社交媒体和机构媒体的区别是什么?合格的新闻产品应该遵循哪些准则?中国的新闻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文字版:https://bit.ly/bmb-140-text


时间轴:

02:04 如何看待对主流媒体的污名化?
06:24 媒体为何总是报道负面新闻?
13:54 记者是在吃‘人血馒头’吗?
18:41 公众为什么不再愿意接受采访?
22:56 今天媒体报道面临一个怎样的环境?
26:24 匿名报道背后的现实与带来的伤害是什么?
32:28 重大事件为何需要机构媒体?
41:15 记者为什么强调一定要去现场?
46:24 社交媒体能够取代机构媒体吗?
49:43 机构媒体遵循的报道流程有何意义?
55:56 中国大多数人缺乏媒体素养?
01:03:14 嘉宾推荐

范文欣 #不明白播客嘉宾推荐
《Deadline : a memoir》James Reston
《个人历史》凯瑟琳·格雷厄姆
《最危险的总编辑》本·布莱德利
电影《她说》玛丽亚·施拉德
柴静:我亲历的重庆打黑

李思磐 #不明白播客嘉宾推荐
《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
《真相》比尔·科瓦齐  汤姆·罗森斯蒂尔
电视剧《报社》汤姆·沃恩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刘宗坤:如何应对川普制造的政治焦虑?
#139
03/04/2025

川普上任两个多月,从关税战、出生公民权、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甚至到纽约的拥堵收费......行政命令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几乎占满媒体的版面。同时,他在对待欧洲盟友与乌克兰的态度也与以往截然不同,上周川普与泽连斯基的会面最终不欢而散,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注定将会记入历史的时刻。

在这个动荡的历史关头,不少学者的评论尤其悲观。比如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发表了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美利坚沦陷的政治自然法根源》,其中写到,“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美国法治、民主乃至自由的丧钟即将敲响。”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美国将不复存在》。他说,“美国一直以来赖以捍卫的那些基石价值观、盟友关系以及真理,如今都已岌岌可危——或者说可以用来买卖。”

我们需要为今天美国的现状感到焦虑乃至绝望吗?川普眼花缭乱的行政命令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何看待自由派的川普支持者?美国的民主故事还能讲下去吗?本期嘉宾刘宗坤是退休律师、作家和旅行家,他移民美国已经超过十年,如今住在德州。本期节目中,他从美国的法律、政府体系设定和民主传统各个方面考证,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川普制造的政治焦虑。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9-text


时间轴:

04:39 美国普通人如何处理政治分歧?
09:40 川普特别会利用人的焦虑情绪?
20:08 川普政策的支持率为什么并不低?
22:06 美国左派针对川普新政做了什么?
26:03 美国的民主故事还能讲下去吗?
30:25 我们应该对美国现状感到绝望吗?
32:59 如何看待支持川普的中国“自由派”?
36:03 民主是否能活过2025年?
47:58 动荡的历史关头,普通人如何自处?
54:07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沉思录》奥勒留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莱因霍尔德•尼布尔
《美丽人生》罗伯托·贝尼尼

相关链接:
欢迎点击关注刘宗坤的YouTube频道“徒步的骑手”,关注他对美国政治的更多观察。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张伦:欧洲将如何应对特朗普?
#138
02/25/2025

周一联合国大会针对乌克兰问题草案两次投票中,美国抛弃了长期盟友欧洲,与俄罗斯站在一起投票。这是欧洲与美国裂痕的升级。此前,川普与普京通话,计划展开俄乌和平谈判,却把欧洲排除在外;紧接着是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讲话宣告了川普政府与欧洲极右翼政党站在了一起;川普甚至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为“独裁者。”

不少媒体宣告,维持战后和平与稳定的跨大西洋联盟已经瓦解,欧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上的盟友,更失去了安全上的保护伞,他们需要自己维护自己的安全了。

有人批评川普政府不负责任,有人对欧洲国家恨铁不成钢,批评欧洲是拒绝长大的“巨婴”。这两天有篇文章在网上流传,叫《张伦与友人谈批评欧洲》,文中说欧洲人需要深刻检讨,努力改正,但很多人对欧洲的批评也是不公道的,对一些基本背景缺乏了解。

文章的作者张伦是法国塞尔奇—巴黎大学教授,他长期关注地缘政治、大国关系和制度文明转型。这期节目我们邀请张伦教授来谈一下,他如何看待目前欧洲面临的剧变,欧洲国家如何应对川普政府的挑战,“跨大西洋联盟”何去何从,欧洲有可能担起自立自强,乃至保卫乌克兰的重担吗,以及在这个动荡与分裂的世界作为普通人应该自处?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8-text

时间轴:

01:42 川普政府对欧洲人造成怎样的心理冲击?
06:59 欧洲军事防卫弱,要怪美国吗?
14:55 重建欧洲武装力量的时机到了吗?
17:57 欧洲与美国比,谁支持乌克兰的力度更大?
19:44 美国排斥欧洲参与和谈会有什么后果?
22:04 联合国投票,美俄联合对抗欧洲意味着什么?
27:35 美国与欧洲割裂,中国应该感到高兴吗?
32:29 德国大选极右翼政党崛起会带来什么影响?
36:16 欧洲有可能担起保卫乌克兰的重担吗?
39:58 普通人如何在动荡与分裂的世界自处?
44:29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现代性的扩展与危机:全球化、信息技术、认同及其他 —— 关于如何看待这个动荡与分裂的世界的一次漫谈》张伦
《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许成钢:DeepSeek、民企座谈会能否重振中国经济?
#137
02/22/2025

本周一,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而此前在DeepSeeK的影响下,沉寂已久的港股和A股重新活跃,这是近段时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两个变量。习近平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DeepSeek与这场座谈会之间有何关联?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政策开始纠偏了?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钢教授。许教授不仅长期研究中国政治与经济制度,同时对科技和AI也非常有研究。他曾在2018年,在长江商学院与人工智能专家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与制度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的主任。他还与国内人工智能专家及斯坦福人工智能指数团队合作,收集数据,制作中国人工智能指数。

另外,3月16日不明白播客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一场听众见面会,袁莉会和张洁平、Ian Johnson一起聊一下《川普新政下的欧洲、中国与公民社会》,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欧洲举办线下活动,现场还会有听众问答环节。感兴趣的听众可以点击链接报名参与本次见面会:https://forms.gle/7j7yxg2buAx3KHG5A
(目前报名人数已满,后续有名额释出会第一时间通知)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7-text

时间轴:

02:45 习近平为什么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06:27 许成钢如何看待DeepSeek的成功?
11:04 今天人工智能的水平还不如一只猫?
16:19 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22:12 举国之力能保证DeepSeek成功吗?
26:57 DeepSeek的生态会为中国GDP带来巨大贡献吗?
30:46 DeepSeek真的能救中共吗?
34:30 民营企业座谈会能够为经济带来起色吗?
39:00 中共有可能做出根本性的政策转变吗?
42:11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许成钢

相关播客:
EP-134 王维嘉:DeepSeek对中美AI竞争意味着什么?
EP-036 许成钢:从 ChatGPT 看中美人工智能竞争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陈良榕:你需要知道的张忠谋与台积电
#136
02/14/2025

在AI与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下,半导体行业成为这个时代最举足轻重的行业,其中绕不开的则是张忠谋与台积电。24年底,张忠谋历时6年亲笔撰写的《张忠谋自传:下册》出版,本期不明白播客邀请到《天下杂志》总主笔陈良榕来和我们谈谈,张忠谋如何将台积电打造成台湾的“护国神山”?台积电的成功与台湾政府的支持有多大关系?张忠谋的身份认同是什么?中国有可能复制一个台积电吗?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6-text

时间轴:

02:10 张忠谋为什么被称为“肯德基爷爷”?
07:00 作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为什么要“裸退”?
15:42 张忠谋的身份认同是美国人还是台湾人?
21:05 为什么说张忠谋不算一个“很有勇气的的人”?
31:32 芯片代工模式为什么如此重要?
35:14 台积电的成功与台湾政府的支持有多大关系?
40:08 台积电为什么能够打败英特尔和三星?
43:26 张忠谋相信台积电能够保护台湾吗?
46:20 中国有可能复制一个台积电吗?
55:27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瞿宛文
《芯片战争》(CHIP WAR)Chris Miller
《晶片島上的光芒》林宏文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基层医生:比集采药更可怕的是什么?
#135
02/07/2025

Anson是一名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不明白播客曾经邀请他分享医疗反腐过程中,基层医生的处境。本期节目中,他讲述了绩效考核如何让病人成为了医院眼中“行走的指标”?过度手术究竟对病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医生又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苦苦挣扎?以及作为患者还能做些什么?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5-text

时间轴:

01:37 针对医院的“国家绩效考核”是什么?
05:59 医院如何逼着医生多做手术?
10:30 考核指标与经济下行有关系吗?
12:16 过度手术实际是如何发生的?
17:05 国内外的手术标准有何不同?
21:05 Anson医生的抵触与痛苦
23:18 作为患者能做什么?
27:04 医疗系统还有哪些荒谬情形?
29:49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冯客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辛爽
电影《河边的错误》魏书钧

相关播客单集:
EP-063 基层医生如何看医疗反腐
EP-133 中国仿制药与集采制度出了什么问题?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王维嘉:DeepSeek对中美AI竞争意味着什么?
#134
02/01/2025

春节期间,DeepSeek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它改变了中国的国运,而争议也在随后出现,DeepSeek被指违规获取了英伟达芯片,通过“蒸馏”的方法使用Open AI数据,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多个国家先后对DeepSeek做出了下架、禁用、调查等限制。

DeepSeek带来的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还是抄了Open AI的作业?它的出现是否证明了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失败?DeepSeek代表的是中国模式的优越性,还是说只是一个特例?中美两国的AI技术差距更近了吗?

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王维嘉先生,他在硅谷有30多年的创业和投资经历,长期关注科技领域的创新项目,曾出版过一本专门讨论人工智能的著作《暗知识:机器认知如何颠覆商业和社会》。

最后,祝听众朋友们春节快乐,感谢大家一路同行!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4-text

时间轴:

03:07 DeepSeek是在“蒸馏”Open AI的大模型吗?
06:56 低成本训练路线能帮助中国AI追上美国吗?
08:24 为什么说DeepSeek的成功是开源的胜利?
15:59 英伟达的股价暴跌是否说明AI算力的需求是泡沫?
21:28 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失效了吗?
23:09 DeepSeek是中国模式的成功还是特例?
26:23 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还有意义吗?
31:41 假如人被AI取代,我们可以做什么?
36:23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消失的真实》金观涛
《真实与虚拟》金观涛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主权个人》)James Dale Davidson / William Rees-Mogg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中国仿制药与集采制度出了什么问题?
#133
01/24/2025

本周,仿制药与医保集采制度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先是20位上海政协委员联名提案,指出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国家医保局随后联合多部门前往上海“当面听取”意见建议。紧接着在周五,有医生发现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多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数据,连小数点后两位都完全一样,国家药监局则以“编辑错误”回应。

中国的仿制药真的不如原研药吗?早已成熟的一致性评价制度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集采如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医院为什么买不到原研药?医保局和药监局要负什么责任?本期不明白播客请来曾在三甲医院当过多年医生、先后在内资与外资药企工作过的Jamie,来分享他在中国药品行业所看到的,中国仿制药与集采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残酷的现实。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3-text

时间轴:

01:16 仿制药真的不如原研药吗?
06:26 集采的仿制药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11:00 一致性评价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失效的?
17:13 集采“唯低价论”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20:42 内资药企与跨国药企的质量把控差异在哪里?
23:55 药监部门的监管出了什么问题?
26:43 反对集采是因为集采动了医生的奶酪吗?
28:27 外资药企为什么进不了集采?
32:07 医院为什么买不到原研药了?
38:03 搞集采是因为医保基金没钱了吗?
39:50 为什么不能把中成药从医保中砍掉?
45:45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高华
《制度基因》许成钢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李厚辰:2015、2016——改变中国的两年
#132
01/18/2025

一个月前,“世界苦茶”主理人李厚辰在一期节目里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2015-2016年发生的许多事情,标志着习近平对党内和中国治理方法的改弦更张,也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过去十年,中国经历了2018年的修宪、2020年的疫情、2022年的白纸运动与习近平开启第三任期等重大事件,李厚辰为什么选择把目光投向2015-2016年?那两年间,中国内部与外部发生了哪些被忽视的历史性事件?中共与习近平又做出了哪些政策转向,为今天中国的历史走向埋下伏笔?这样的梳理对今日中国有什么意义?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2-text

时间轴:

00:57 李厚辰为什么会关注到2015-2016年?
03:09 那两年中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
10:41 习近平对于苏联解体的执念是什么?
16:32 习近平为什么从2015年开始转向铁腕统治?
19:55 中国经济是如何在那两年走上歧路的?
27:22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是“第三共和国”?
36:51 今天的中国到了哪一个阶段?
39:45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某种物质》科拉莉·法尔雅
《树大招风》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
《背靠背,脸对脸》黄建新、杨亚洲
《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熊倉潤Jun Kumakura
《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尤瓦尔·赫拉利)
《疫年纪事》李厚辰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从商场销售到“极端宗教分子”,我带上儿子走线
#131
01/10/2025

本期不明白播客,我们讲述一位回族穆斯林在经历“铁拳”之后走线的故事。作为单亲妈妈的燕,带着她患有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子,在西部城市商场做销售,过着与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无异的生活。因为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燕被当地警察认定为“激进宗教狂热分子”,被拘留、被强制送到精神病院,多年的工作没了,儿子也被要求退学,她最终带着孩子经历长达四个月的走线,来到万里之外的美国。

很多中国人并不关心穆斯林的遭遇,甚至对穆斯林抱有偏见和敌意,但在燕的故事里,大家也许会发现,燕跟我们其实很相似,她所经历的基层警察的野蛮残暴,校长与老师的助纣为虐,离我们并不遥远。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1-text

时间轴:
01:36 警察为什么突然把燕叫到学校?
10:32 燕在派出所里经历了什么?
14:00 让燕被认定为“极端宗教分子”的是什么群聊?
18:44 拘留所里,习近平教燕如何爱国
20:58 拘留所后厨的经历为什么会成为燕的阴影?
26:54 警察为什么突然闯进了燕的家?
31:54 燕被强迫送到精神病院后经历了什么?
36:57 燕宁愿走线也要“离开这个粪坑”的直接原因
46:00 离开之前,燕的儿子为何被迫退学?
51:38 燕在泰国为什么会被骗走三万块钱?
53:52 走线的四个月有哪些惊险遭遇?
57:58 燕如何看待纽约的穆斯林之家?
01:05:55 燕对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感受如何?

勘误:燕目前已经搬离穆斯林之家,播客中提及的提供水果、饮食的场所为纽约市政府提供的移民庇护酒店。


相关播客单集:
EP-127 马聚:我为何在纽约开走线客庇护所?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2025年,中国人该悲观还是乐观?
#130
01/04/2025

2024年,疫情、清零、白纸运动和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似乎都变成了模糊的、遥远的记忆。消费低迷、失业加剧、中产阶级开始坠落,中国社会似乎进入了一个缓慢而窒息的通道,“历史垃圾时间”的说法一时热议,我们真的处在此中吗?以不当牛马、不结婚生孩子作为抵抗,有用吗?

新年第一天,我们做了一场直播,邀请江雪、刘宗坤与李厚辰一起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以及讨论“2025年,中国人该悲观还是乐观”,本期节目为直播的精剪版本。

参与直播的嘉宾都身处海外,过去一年里离散社群也成为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海外离散社群都在做什么,这些事情会影响到中国的公民社会发展吗?这些努力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2025年,我们还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吗?

非常感谢不明白播客的听众朋友们过去一年的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越活越明白!

文字版:https://bit.ly/bmb-130-text

时间轴:

02:19 回顾2024,嘉宾们经历与目睹了什么?
07:49 “历史垃圾时间”,我们如何度过?
21:37 李厚辰为何不认同“历史垃圾时间”的说法?
25:08 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一种反抗吗?
26:38 为什么说皇帝也会有无力感?
37:49 嘉宾们觉得还有多少年?
52:54 海外离散社群的努力有用吗?
01:18:57 2025年,中国和世界会变得更糟糕吗?
01:23:26 2025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01:37:52 体制内的人应该如何自处?
01:42:06 如果无法推动改变,是否还值得留在国内?
01:46:47 Z世代会成为中国的光州一代吗?
01:50:17 如果经济雪崩,普通人如何避免被影响?
02:00:18 技术革命会为中共续命吗?
02:04:32 袁莉与嘉宾们的新年愿望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2024年,我的“不明白”
#129
12/27/2024

2024年最后一期播客,我们继续邀请听众朋友们一起做一期节目,请大家来信分享这一年最不明白、最困惑的是什么以及2025年最想明白的是什么。我们收到了身处不同国家、城市的听众朋友们的来信,TA们讲述了自己对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不明白”,本期节目播出了经过编辑的部分内容。

非常感谢听众朋友们来信参与制作本期节目,也感谢大家这一年继续支持不明白播客,祝大家新年快乐!

另外,我们计划在1月1日美东时间上午9时、北京时间晚上10时做一场直播,邀请了江雪、刘宗坤和李厚辰,听众朋友们可以点击《2025年,中国人该悲观还是乐观?》预约直播提醒,我们2025年见!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吴国光:2024年,中国如何走向社会溃败?
#128
12/21/2024

2024年,中国最值得关注现象的可能是一系列暴力极端事件,从苏州校车案、深圳日本人学校案,到珠海体育场驾车撞人等多起无差别袭击事件,国人人人自危。这究竟是外交部所说的只是“偶发事件”,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根源?它意味着中国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变化?

斯坦福大学的吴国光教授认为,“中国正在出现大面积的‘社会溃败’”。何谓“社会溃败”?为什么2024年中国会极端暴力事件频发?一向对中国强力管控的中共,还有没有能力维持高压统治?在社会溃败发生之时,普通人又能够如何保护自己?

我们也继续在这里向听众朋友们征集来信,主题是:“2024年,我的不明白”,截止日期为美东时间12月23日。请大家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分享这一年中你最不明白,最困惑的是什么,以及2025年你最想明白的是什么?形式不限,文字,语音,视频,都可以。请最好结合亲身经历,讲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而不只是发表感想和评论——请在来稿中包括您的坐标地点和名字(或者您希望用的名字)。我们会用来信汇集成今年的最后一期节目。谢谢听众朋友们一年来的支持。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8-text

时间轴:

01:29 为什么说中国正在发生大面积的社会溃败?
04:31 2024年,中国为何极端暴力事件频发?
7:00 中国式的互害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11:07 中共自诩安全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16:03 中共的管控能力到达极限了吗?
26:48 社会溃败会导致中共的崩溃吗?
32:06 普通人如何在社会溃败时保护自己?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马聚:我为何在纽约开走线客庇护所?
#127
12/14/2024

马聚出身穆斯林望族,曾祖父在文革后曾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但他在过往三十年里,牢狱与迫害如影随形,整个家庭也几乎一直在漂泊中度过。2019年,马聚来到美国,意外在纽约开了一个专为走线客而设的庇护所。

本期播客中,马聚分享了他在中国、北非、中东所经历的惊险逃亡,离开中国后经营企业颇为成功的他,却为何在茉莉花革命后重返中国?一直热心慈善的他,为什么会在七五事件之后与恐怖主义扯上联系?他又如何在中东惹来王室的针对?马聚也讲述了在纽约为走线客开设庇护所背后的经历,与一家艰难生存下来的兰州牛肉面馆的故事,以及一生都在迁徙的他,会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反移民潮流?

同时,我们也在这里向听众朋友们征集来信,主题是:“2024年,我的不明白”。(可参考我们去年的节目:EP-079 2023年,我的“不明白”)

请大家来信至bumingbaipod@gmail.com,分享这一年中你最不明白,最困惑的是什么,以及2025年你最想明白的是什么?形式不限,文字,语音,视频,都可以。请最好结合亲身经历,讲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而不只是发表感想和评论——请在来稿中包括您的坐标地点和名字(或者您希望用的名字)。我们会用来信汇集成今年的最后一期节目。谢谢听众朋友们一年来的支持。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7-text

时间轴:

00:00 “2024,我的不明白”来信征集
03:47 两岁时,马聚一家五口为何从监狱连夜逃亡?
7:00 官至政协副主席的曾祖父,为什么要让马聚离开中国?
9:21 茉莉花革命后,马聚为什么又回到中国?
14:17 七五事件发生后,马聚为什么差点死在警察手里?
21:15 从中东到美国,马聚为何再次逃亡?
28:58 马聚为什么要开设一个庇护所?
36:25 庇护所前,为什么有人扔下钱就跑?
43:07 新移民们的牛肉面馆是如何开成的?
47:41 马聚会担心自己再次被迫漂泊吗?
49:18 马聚如何看待从欧洲到美国的反移民潮流?
57:57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电影《雨水危机》保罗·拉弗蒂
苏珊·阿卜杜勒哈瓦《杰宁的早晨》(Amaneceres en Jenin)
塔希尔·哈木提·伊兹格尔《等待在夜里被捕——维吾尔诗人关于中国种族灭绝的回忆录》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许成钢:习近平如何扼杀中国的新制度基因?
#126
12/06/2024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中共这样的体制?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下来的进步价值被习近平彻底扼杀了吗?中国为什么没能和韩国、台湾一样,随着经济增长向民主制度转型?中国未来还有和平过渡到民主宪政的可能性吗?长期以来,这些都一直是围绕在中共身上的疑问。

本期不明白播客邀请到我们的老朋友许成钢教授,他在最近出版的新书《制度基因》中对中共极权主义制度的本质作了极其深入的剖析。本期节目中,他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提出“制度基因”的概念,这个概念又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中共的:清零政策与普遍的挂羊头卖狗肉如何得以实现?中共官员现在为什么躺平了?为什么说邓小平不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又为什么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中共控制下的制高点?

时逢年终,为了让不明白博客更加持久地做下去,我们再次呼吁听众朋友们加入捐赠的队伍,请点击我们的捐赠页面,或直接加入不明白播客的YouTube会员,每个月5美元,可以优先参与我们的线上线下活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还希望能制作周边产品回馈会员,与大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目前各个平台会员不到400人,如果有1500人甚至2000人,不明白播客就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支持日常运营了,那就太好了。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这个一个漫长的事业,希望我们活得更久,也活得更健康。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6-text

时间轴:

04:06 为什么要用”制度基因“来理解中共的极权主义制度?
09:20 英国和美国为什么不会发生军事政变?
11:27 为什么说将中共归入威权主义是一种错误?
14:42 中共为什么没有像韩国、台湾一样实现民主转型?
16:59 满清以来中国的宪政改革为何通通失败?
30:38 中国社会已经产生的私有产权概念为什么那么薄弱?
39:38 为什么说邓小平不是改革的总设计师?
46:35 中共官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躺平的?
51:17 为什么说中国媒体的突破口是股市?
56:19 中国内部存在两种制度基因的博弈?
59:19 习近平没有能力发动反右?
01:02:15 中共的极权只能以暴力结束吗?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两年后,我们如何看待白纸运动?
#125
11/29/2024

白纸运动两周年之际,不明白播客邀请四位在世界各地参与过白纸运动的年轻人做了一场直播。四位嘉宾中,李老师意外成为白纸运动期间的信息中心,夏巢川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现场,她在白纸之后与去年万圣节两度被捕,李羽美在东京参与了一系列声援白纸运动的活动,阿岚与他的朋友在贵阳街头孤独举起白纸之后,也经历了十几天的拘留。

四位嘉宾在直播中谈到了各自的独特遭遇与创伤:李老师在过去两年遭到的骚扰,夏巢川在狱中的经历,李羽美分享了东京的华人是如何组织声援活动的,阿岚回击了外界对他的质疑。

TA们还讲述了各自参与白纸运动的经历与付出的代价,TA们如何看待与实践后白纸时代的抗争方式,白纸运动两年后中国人还可以做什么,以及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国有可能出现下一场白纸运动吗?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5-text

时间轴:

00:00 开场音乐《孤勇者》(白纸运动版)
06:21 白纸运动发生之前,嘉宾们的世界是怎样的?
11:04 李老师发出那份投稿后,为什么觉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
16:38 乌鲁木齐中路上,大家为什么都在发Airdrop?
17:46 阿岚为什么要在贵阳的市中心孤独地抗议?
21:43 东京几百人的集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26:24 阿岚讲述自己被捕的经历
32:11 对夏巢川来说,拘留所里最可怕的是什么?
34:17 李老师遭遇的持续骚扰,他为什么要在凌晨三点后发投稿?
40:32 李老师:“其实不是我害怕他们,而是他们害怕我”
44:26 海外中国人可以如何参与公民运动?
52:59 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扔进垃圾桶也是一种抗争?
01:02:47 为什么说中国人身上的运动创伤特别严重?
01:14:55 李老师为什么认为推特用得越多就越喜欢?
01:21:28 自由地讲出“习近平”有多重要?
01:22:40 白纸运动之后的抗争过程,有哪些感到开心的时刻?
01:33:24 中国有可能出现下一场白纸运动吗?

白纸运动两周年,我们收到了一些听众朋友的留言,TA们或是在白纸运动期间走上街头,或是被这场运动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人说,“因为白纸,我可以说变成了一个新的人。”点击阅读《白纸运动两周年留言合集:“这是我们最好的记录”》

开场音乐:
孤勇者(白纸运动版)
视频剪辑:高先生
音乐制作&演唱:陈先生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林培瑞:我的中共幻灭史
#124
11/23/2024

出身美国左翼家庭的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年轻时曾对中国和毛泽东建立的社会主义有过由衷的向往。他曾担任过中国访美乒乓球代表团的中文翻译,甚至主动给中国政府写信申请去中国。直到1973年前往中国访问,他对中共的想象开始一步步走向幻灭。

本期播客中,林培瑞讲述了他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对新中国的玫瑰色滤镜经历的三次破碎;他作为外宾的一次失败的“上访”经历;他为什么会在被认为思想最活跃的八十年代,却越来越对中共失望。他还分享了他与始终抱有共产主义理想的父亲在对中共判断上的分歧;他如何理解今天很多中国人在美国政治上的两极分化,以及对此提出的建议。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4-text

时间轴:

02:09 林培瑞讲述70年代对中共的崇拜
06:00 中国火车上的软卧为谁而设?
08:40 孩子们的统一回答:“我想到最艰苦的地方为人民服务”
10:37 唐山煤矿下为什么没有伟大领袖的语录?
12:19 中国导游为什么不喜欢林培瑞给母亲买的扫帚?
16:05 看到林培瑞后,一个中国人脸上的恐惧与扭曲
18:58 西方左派青年对中共幻灭后,对马克思主义的 不同态度
20:43 林培瑞的父亲认为中国好的理由
24:34 在被认为思想自由的八十年代,林培瑞为什么对中共反而越来越幻灭?
28:05 林培瑞是如何将中国人与中共分开的
32:29 六四前一篇官方炮制的假新闻,让林培瑞成了“上访户”
37:58 林培瑞如何看待中国自由派们的“挺川”与“反川”?
45:35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中国的阴影》(Chinese Shadows) Simon Leys
2.《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George Eliot
3.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胡杰
4.鲁迅 代表作《野草》

本期播客中提到林培瑞老师的新书《吊灯里的蟒蛇》现正预购中:https://a.co/d/18hVWUH
不明白节期间林老师的分享:EP-107 林培瑞:为什么习近平不能将中国社会带回毛时代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余茂春:川普上台后中美关系会更糟吗?
#123
11/14/2024

本周一上午,在胜选总统川普宣布一系列任命之前,不明白播客采访了美国华裔学者余茂春。余茂春在上一届川普政府中曾担任美国国务卿的中国政策规划首席顾问,是第一位在中国长大并进入美国国务院对华政策核心圈的留美人士。

在本期播客中,余茂春解释了共和党为何在大选中获胜,分析了川普提出的对华加征关税政策是否现实,分享了他如何看待川普与习近平之间的关系。他也对川普上台后的对华高科技封锁、台海局势、TikTok下架、以及中国人在日益紧张的中美关系中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3-text

时间轴:

00:53 共和党此次选举大胜的三个原因
02:58 如何看待川普表示前国务卿蓬佩奥不会在下一届政府中出任内阁职位?
08:42 美国为什么要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国?
15:05 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政策是否现实?
18:43 川普政府会否延续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
24:20 川普上台后,TikTok的命运如何?
27:31 为什么会认同“尽快结束俄乌战争”的观点
31:15 川普上台后美国的台湾政策会否发生变化?
34:48 川普如何看待习近平?
32:29 川普会和习近平做交易吗?
39:08 美国是否正在失去作为灯塔国的地位吗?
43:43 美国政府可以做到把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分开吗?
52:55 中国投资者应该怎么做?
56:27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人民三部曲》冯客(Frank Dikötter )
2.《老实人》伏尔泰
3.《毛泽东选集》
4.电影《活着》张艺谋
5.电影《流浪者》拉兹·卡普尔(1951)
6.电影《与安德烈晚餐》路易·马勒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王男栿:我如何看待美国的民主?
#122
11/07/2024

特朗普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之后,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在担心,美国乃至世界会走向何方。本期播客的嘉宾王男栿,作为一个新入籍美国的人,也有同样的担心。她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制作人,作品包括《流氓燕》、《独生之国》、《我与祖国共命运》等。近期,她的新片《黑夜不会永恒(Night Is Not Eternal)》即将在HBO上映。

纪录片主角是古巴异议人士Rosa,她在父亲因遭到政府制造的车祸去世之后,继续参与社会运动。王男栿被Rose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所吸引,两人在认识之后迅速成为朋友,加上古巴与中国类似的威权主义背景,王男栿决定创作这部纪录片,记录在威权体制下生活的人如何为改变命运而抗争,也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探讨威权体制的共通性。

在本期播客中,王男栿分享了自己在拍摄这部纪录片中的经历,她本人的心境变化——包括她看到Rose出现在特朗普竞选集会时的“崩塌”。她也聊到了自己入籍美国的感受,她对于特朗普及美国民主的看法,她为什么担心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可能会滑向威权主义。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2-text

时间轴:

1:58 王男栿与Rosa的相识
6:09 在古巴与中国似曾相识的经历
14:00 Rose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6:50 王男栿对古巴异议人士的观察
24:20 片子拍摄为什么突然中断?
28:07 Rose出席特朗普竞选集会背后发生了什么?
32:54 王男栿为什么会认为美国可能滑向威权主义?
38:24 王男栿与Rose相识之后经历的三个阶段
44:56 对于社会运动带来的改变,王男栿为什么选择乐观?
49:34 王男栿讲述自己入籍宣誓时的情绪
52:44 王男栿对于批评美国的态度
56:25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Cuba: An American History》(作者:Ada Ferrer )
2.电影《罗生门》黑泽明
3.电影《梦》黑泽明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许成钢谈诺奖:国家为何失败?
#121
11/01/2024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制度经济学的学者,其中两位获奖者阿西莫格鲁与罗宾逊曾经合作写过一本书《《国家为什么失败: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认为决定国家成败的关键是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性质,而非地理、文化或气候。

本期不明白播客邀请同为制度经济学家的许成钢,他将在近日出版新书《制度基因:中国制度与极权主义制度的起源》的中文版。在许成钢看来,中国经济改革失败的核心原因即在于制度改革的失败,他为我们分析了中共制度基因的来源与成分,中国社会的产权结构与权力结构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以及他认为中国未来可能的出路是什么。

文字版: https://bit.ly/bmb-121-text

时间轴:

01:32 什么是制度经济学?
5:21 制度经济学是科学吗?
10:06 许成钢认为发展中国家演变成发达国家的必要条件
13:58 许成钢以英国为例解释何为路径依赖
21:09 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出在哪里?
26:54 如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理解极权主义?
31:00 许成钢分析中共的制度基因
34:27 英国为何不会出现宪政危机?
38:40 中共有可能摆脱路径依赖吗?
43:20 许成钢新书如何谈极权主义的制度基因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罗玉凤(下):我想成为敏感词
#120
10/26/2024

在上一期不明白播客中罗玉凤讲述了她在原生家庭遭受的不平等,在上海的群租房里当“蚁族”的日子,以及她成名之后遭遇的网暴。

本期播客,罗玉凤将讲述自己到美国后的经历以及她对未来的规划。2010年11月,罗玉凤在成名一年后前往美国。她在中餐馆与美甲店打工,在公立大学上学,希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她分享了在美国打工与中国有何不同,她如何看待离开中国后依然遭受网暴和骚扰,她如何看到网友对她的歉意,以及她为什么想在中国成为敏感词。

文字版:https://bit.ly/bmb-120-text

时间轴:

1:04 罗玉凤在成名一年后前往美国的原因
7:05 在唐人街中餐馆打工的经历
10:17 罗玉凤如何成为反三俗宣传的“反面教材”
15:07 在美甲店工作的经历与感受
23:39 罗玉凤对于网暴者的看法
27:52 对于网友的道歉,罗玉凤怎么看?
34:16 罗玉凤为什么会想成为敏感词?
36:02 罗玉凤反对共产党吗?
39:27 在纽约上学的生活与政治庇护
45:19 罗玉凤如何看待结婚、生育以及未来
50:18 嘉宾推荐

嘉宾推荐:
1.电影《茜茜公主》(1955)
2.电影《断背山》李安
3.余秀华 代表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4.作家 汪曾祺
5.阿来《尘埃落定》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