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台灣

10 Episodes
Subscribe

By: 夏治平, Rti

每日新聞那樣多,要聽誰的呢?    『早安.台灣』每週一至五早晨7:00~7:30,主持人夏治平與您一同聊新聞! 『早安.台灣』將搭建一個台灣首見的世界級的橋樑,希望全球民眾透過央廣互動往來瞭解彼此。歡迎您隨時與節目互動,節目參與方式如下: 早安台灣電子信箱:tw007@rti.org.tw 微信wechat帳號ID: garyhsia630112、央廣早安台灣聽友聊天室 臉書粉絲團請搜尋:早安.台灣 PODCAST收聽:SOUND ON  、SPOTIFY  

光影、露水、暗光鳥…這是台語現代詩的《所在》
#1224
Last Wednesday at 11:00 PM

◎早安書店:專訪台語現代詩人黃明峯,介紹詩集《所在》,從新詩朗誦中體驗創作者以語言為工具,與前輩藝術家相會的情感。
黃明峯老師自大學時代起就大量閱讀各類詩集,並嚐試用台語寫現代詩。研究所畢業後就出版了詩集《自我介紹》。2014年《色水、形影、落山風的聲》詩集之後,就專心全力地投入台語現代詩的創作。
他表示,一方面台語詩作較少,一方面母語的流失嚴重,為了能「清楚的表達母語的美」,以台語書寫其實有其必要。以台語寫詩要有情感,也要有力量,他苦思要有藝術性,要有所突破,更要有不同的樣貌,就是他的堅持!所幸有向陽等前輩詩人的努力,讓他在既有的基礎上不斷前進。
於是《所在》是詩人寫詩的所在,也是臺語現代詩的《所在》。更有黃明峰與黃土水、林玉山、黃海岱、廖瓊枝、廖繼春等多位前輩藝術家心靈相會的記憶…在節目中,黃明峰老師朗誦了「花開,有聲」,這是呼應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傳世畫作《蓮池》的詩作。台語聲韻之美盡在不言中。
「一隻白翎鷥,目睭金金,跤底輕輕
踏入1930年,熱天的蓮花池
水泱,一輾一輾,湠開故事的芳味
親像島嶼的記持,拄拄好,清醒……

世界嘻嘩,伊知影…
總嘛是有恬靜的所在,佇心內
親像天光了後,土地清醒
就會聽著:花開,有聲」

( 台語現代詩人黃明峯與其著作詩集「所在」。( 夏治平攝)


夢想與包容、自由與尋根,請看【跳進部落的孩子】
#1223
Last Tuesday at 11:00 PM

◎早安筆記本:專訪王政一導演與資深影評人彌勒熊,介紹世界知名台灣原住民舞蹈家、編舞家布拉瑞揚的奮鬥故事。

歷時8年拍攝,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正式與影迷觀眾見面了,除主角人物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外,舞團成員卜耐、高旻辰、王傑、孔柏元、陳忠仁,都在片中分享成長歷程。

出生在台東嘉蘭部落的布拉瑞揚是排灣族人。12歲時看完雲門的表演後立志成為舞者,15歲開始帶著漢名「郭俊明」離鄉背井求學,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求學期間恢復排灣族名布拉瑞揚・帕格勒法,畢業後加入雲門舞集。他曾受邀為雲門2、瑪莎・葛蘭姆舞團編作,深受國際讚譽。並曾在2012年榮獲十大傑出青年,2022年獲贈國家文藝獎。

在編舞生涯的高峰,布拉瑞揚卻感到徬徨。離開部落二十多年後,2014年他選擇回到家鄉台東,帶領一群年輕的原住民從基礎習舞。不管是在兩廳院的舞台、或是部落的活動中心,他們用身體將生活跳成舞作,在舞作中探尋自我。而這群多數非科班出身的舞者,隨性且自由,就是布拉瑞揚離開部落前本來擁有的樣子。

王政一分享,八年的時間,拍攝團隊紀錄了舞團許多重要作品,除了從作品看到生活樣貌外,也看到追求夢想時所展現的脆弱與勇敢。作為一部現代舞舞團的紀錄片,他希望不只是認識編舞家與作品,而是回歸到人的狀態,讓觀眾從他們的迷惘中,找到自己生命困境的共鳴或力量。

在舞團成立10週年的此刻,《跳進部落的孩子》正式上映,讓我們透過鏡頭,深刻感受生命的舞動與原住民文化的連結。當我們看到孩子們手牽著手一起謝幕的時候,正是他們回家跳舞,最感光榮的一刻!

( 紀錄片《跳進部落的孩子》,紀錄布拉瑞揚舞團創立舞團一路以來的辛苦與收穫。(希望影視行銷提供))


當AI與長照結合…黃金救命設備問世
#1222
Last Monday at 11:00 PM

◎早安筆記本:專訪遠見雜誌副總主筆段詩潔,解讀中高齡人力、AI與長照結合、以及現金流安心養老等銀髮世代樂活撇步。

本期遠見雜誌封面故事:「跨界不設框、超樂活世代」,從職場、照護、科技、社區、財務五個面向切入,探討長者在社會各層面的影響力重大,各種因應力量也應運而生。

事實上,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此話在職場亦然!面對超高齡社會趨勢,職場也呈現新氣象,中高齡人力正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將中高齡人力他為企業寶藏,讓每個世代都能找到歸屬感,已經成為企業的挑戰。

高齡長者常常面臨失能、失智兩大風險,現在有了高隱私AI照護員,能讓醫護人員24小時、零接觸,精準掌握病患狀況。工研院攜手民間企業獨步全球的AI識別系統,正扮演黃金救援的關鍵角色!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國人面對越活越久的可能,要花的錢也會越來越多。在壽命延長、通貨膨脹侵蝕購買力的種種壓力下,如何提早因應老後生活的財務準備,已經成為國人的必修課程。

( 台北晶華酒店成為老中青三代同堂的職場縮影,左起為董事總經理吳偉正、公共區域維護專員鄭招霞、公共區域經理伍振誠。( 遠見雜誌提供,記者蘇義傑攝))



( 工研院與澄風科技合作開發的「高隱私AI照護員」,是第一套台灣自主研發的異常行為AI識別系統,具高隱私、高精準、非接觸的特色。結合熱影像與毫米波技術,利用雷達打在人體上的波長判斷其移動以及生理變化;並利用紅外線溫度演算結合雷達偵測距離;24小時以非接觸式監測呼吸、心率、體溫、血氧、血壓等數據,甚至病患在房內跌下床,醫護人員都能夠精準掌握。 圖為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左二)、 澄風科技總經理蘇裕翔(右二)、 護理科主任朱怡蓁(左一)、工研院研發副組長戴崇禮(右一), 積極推動高隱私AI照護方案。( 遠見雜誌提供,記者張智傑攝))


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與犧牲,全球首座「互動式實驗動物顯微手術教育基地」啟用!
#1221
Last Sunday at 11:00 PM

◎早安筆記本:央廣新聞部節目主持人韓啓賢,專訪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生物模式中心主任秦咸靜,分享教育基地的功能與使命。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生物模式中心有全世界第1個「互動式實驗動物顯微手術教育基地」,透過現場和遠距教學整合模式,並利用仿生教具等方式進行教學,協助學員迅速掌握顯微手術的細節和技巧,還可以讓更多人透過網路觀摩學習。同時對於包括藥物測試、新治療技術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並可大幅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和犧牲。

秦咸靜主任在專訪中分享說明建置這個教育基地的緣起,主要的功能與未來規劃。以及在實驗動物減量與發展替代方法上,有哪些規劃與推動方向。

( 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生物模式中心( 前名: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建置互動式實驗動物顯微手術教育基地,利用現場、遠距及串流媒體整合的混成式教學模式,有助學員迅速掌握顯微手術的細節和技巧。中央社記者張璦攝 114年3月11日 (圖:中央社)) 


( 國研院生物模式中心( 前名:實驗動物中心)主任秦咸靜一談起動物個性,臉部線條緩和許多、眼神透露著暖意,宛如一套「媽媽經」般分享,她說,有些動物甚至愛喝酒,曾看過醉醺醺倒在飼料槽旁。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111年2月5日 (圖:中央社)


展現科技島實力,大阪世博台灣館亮點多到爆!
#1220
04/24/2025

◎早安現場:專訪央廣新聞部採訪組記者謝佳興,分享在大阪世博會的第一手採訪見聞。
事實上大阪世博的整體氣氛與規模令人印象深刻,各國展館宛如一場建築選美。而「TECH WORLD」台灣館,以山巒意象打造建築外觀,以「生命」、「自然」與「未來」為三大主題,利用沉浸式劇場、科技互動體驗呈現出台灣多元的樣貌,邀請世界認識來自台灣的創新力量。
一樓的「生命劇場」,展出一根巨型圓柱投影與560台平板電腦組成的互動機械花朵,這些平板由機械手臂支撐,隨劇情轉動,打造出高度動態的視覺體驗。觀眾還能用手點擊平板上的蝴蝶,進一步觸發投影互動,體現高科技與自然生態結合的美感。
二樓的「自然劇場」則以4K高畫質投影呈現台灣山林與銀河景緻,並搭配檜木香氣,營造出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最後的「未來劇場」利用生成式AI動畫,講述小女孩與機器人對話的故事,藉此闡述半導體與晶片在現代與未來社會的重要性。
儘管未明確標示「台灣」兩字,但畫面中呈現的台北101與晶圓廠影像,強烈暗示台灣作為科技島的角色。整場展演以地球自轉動畫收尾,傳達「與世界連結、共創美好未來」的願景。
這是日本第三次舉辦世博,當地官員的熱情也體現在細節中。大阪觀光局官員身穿世博吉祥物「脈脈」的紅色頭套,全程迎賓與接受採訪。「麥麥」的造型奇特,融合水與細胞的形象設定,象徵流動與變化,無固定性別與形狀,展現與自然萬物為友的理念。
節目中同時分享屆大阪世博會的主題曲,輕快的節奏傳遞著世博歡樂的氛圍。

(世博台灣館(TECH WORLD)外觀,以台灣山脈為呈現意向。)

( 2025年世界博覽會(大阪世博)13日開幕。上午9時一開幕,TECH WORLD館外就出現排隊人潮,最長等待時間一度達60分鐘,民眾仍願意撐傘在雨中等待。中央社記者楊明珠大阪攝 114年4月13日 (圖:中央社))

 


劉必榮時間:教宗辭世、俄烏僵局、關稅髮夾彎再現!
#1219
04/23/2025

◎連線專訪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解析重大國際新聞。


教宗方濟各因病辭世,享年八十八歲;他是義大利裔的阿根廷人,2013年成為首位拉丁美洲及耶穌會出身的教宗,也是千年來首位非歐洲籍的教宗。教宗方濟各作風親民,立場屬自由派,關切氣候變遷、社會不平等、全球資本主義、同性婚姻、跨宗教對話等議題。
全球14億天主教徒對教宗過世同感哀傷。然而媒體也關注新教宗產生後,兩岸與教廷外交關係是否生變?中國宗教政策秉持無神論,在各地主教都需要由教廷任命指派前提下,中國與教廷關係恐怕暫時難有進展。

( 賴清德總統指派前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教宗方濟各喪禮。圖為114年3月12日率台灣朝聖團訪問梵蒂岡,接受中央社專訪表達台灣教友對教宗健康情形的關心與祈禱。中央社記者黃雅詩羅馬攝 114年3月13日 (圖:中央社))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日前在巴黎會見盟國代表,對俄烏戰爭提出就地停火構想,並對烏克蘭打算加入北約的想法表示意見,但顯然並無明顯進展。反倒是俄羅斯好整以暇,由於美國急於想在伊核談判上獲致結果,各相關中東國家紛紛與俄羅斯接觸,美國的下一步動作更值得觀察。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準備與俄羅斯直接談判,但要先停火。 (圖:烏克蘭總統府))
關稅戰髮夾彎再度出現!受到川普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對中關稅趨緩」談話的影響,各國股市紛紛大漲。博奕理論中的懦夫困境出現了,此番是美方叫停。但情勢仍然詭譎,以致各國不敢表態。談判流程中,各自堅持的立場出現改變,就等接下來誰被任命,進場解決問題。
美日的關稅談判也有戲劇性變化。川普突然現身談判,讓日本大感意外。所幸美國對日本提出分攤駐日美軍經費、提升美製汽車在日本銷售,以及縮小美日貿易逆差等訴求,獲得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正面回應。

( 美國政府官員預期美中關稅戰近期很快就會降溫,帶動美股大漲,台股23日收盤上漲845.71點,終場以19639.14點作收,成交金額新台幣2690.98億元。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14年4月23日 (圖:中央社))


最多人使用的AI功能,竟然是這個!?吉卜力照和LINE貼圖你都做了嗎?
#1218
04/22/2025

◎早安現場:你會利用AI做什麼事,是工作?或是生成圖片?專訪3C部落客林小旭,分享AI應用最夯的項目。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手機使用者使用AI聊天機器人的時間,已達到70億個小時,相較2023年激增347%。各AI工具中被使用最多的項目居然是是聊天!其次才是圖像創作。
所謂聊天,不但包括打字也包括語音對話!而且越來越多人是直接與AI工具對話聊天、訴說心事、聊天說到甚至談感情,18到29歲的年輕人所佔比例則最高。
統計還指出,全球許多使用者會用聊天機器人來尋求建議、發洩挫折感。光是Google Play商店,浪漫聊天機器人的下載量就已超過1億次。
其中也有一些使用者是希望AI跟他吵架,或是罵他的,各種需求都有。更重要的是,AI就像一個樹洞,抱怨再多,都不用怕它會跟你的親朋好友說。
除了跟AI聊天,短影音的製作也越來越方便,今天凌晨Meta終於在IG上推出正式推出全新影片編輯軟體《Edits》,下載之後就可以輕鬆製作 AI 動畫、綠幕替換背景或是做主角去背等等功能,甚至可以把照片直接變成 AI 動畫,還整合影片管理、筆記追蹤以及影片表現分析等等功能,很有跟 TikTok 對嗆的態勢。
幾個星期以來,在ChatGPT上製作「吉卜力」風格照片或是「公仔」風格,已經幾乎成為全民運動。ChatGPT主機甚至因為負擔太大,而緊急調整限制使用數量!ChatPGT的用戶甚至首度突破1.5億人,創下歷史新高。
另外一個正夯的AI玩法就是幫助使用者製作「LINE 貼圖」,只要打開ChatGPT,上傳一張個人照,請ChatGPT根據照片製作九張LINE貼圖,它會幫你直接生成!然後再上傳到LINE即可,全程製作大約唂需要5分鐘,而且完全免費!

( 根據統計,2024年各大AI工具中,被使用頻率最高的,不是查詢資訊、不是創作圖像、也不是幫你做工作,而是單純的聊天!( 林小旭提供))

( 根據統計,2024年AI工具使用者的年齡層,以18至29歲最多。以教育程度細分,研究所和大學畢業程度位居前兩名!( 3C部落客林小旭提供))


讓吃魚像去歐洲旅行!關稅政策下,台灣魚產該有創新思維…
#1217
04/21/2025

◎早安現場:美國的關稅震撼還未解決,台灣漁業未來的發展和行銷何去何從?專訪品牌再造學院王福闓院長,分析漁產升級的機會、以及如何尋求突破?

( 品牌再造學院院長王福闓。)
美國關稅政策的調整對台灣漁業的影響甚鉅,事實上美國本身也想要振興自己的海洋經濟,因此未來還是有可能針對漁產實施更多更高的管制。台灣如何提升漁產的傳統形象,吸引觀光客與消費者多多食用國產漁貨將是重要課題。
王福闓院長表示,可以從提升食魚教育、創立台灣品牌、因應數位時代以及結合餐飲通路等四個面向著手,尋求因應對策。他舉例,曾經吃過台灣鯛做成的魚漢堡、油炸的鬼頭刀和刺蔥烤魚,口感都相當突出。甚至從一般人不吃的魚鱗中提煉出保健食品,也很受歡迎。
他在某些私廚餐廳體驗過以地中海烹煮方式料理的台灣漁產,吃完一道魚,也聽完一尾魚生命週期的豐盛故事,「吃漁,就好像去歐洲旅行一樣!」。這些都是賦與台灣漁產新生命的創新方法。
王福闓建議,過去在超市,掃瞄QR code,選購履歷農漁產品的作法,可以師法日本,升級為消費時馬上看到產地直播的享受。運用大眾媒體的力量,再透過社群平台、KOL推廣,就能逐步增加大眾對不同漁產的認知、甚而購買。漁業政策包括漁船減量計畫、IUU非法捕撈防治、漁工權益保障,及漁業區塊鏈溯源系統建構等制度性改革,不僅有助提升台灣漁業的國際形象,更是國產魚打進高端海外市場的品質保證。


( 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籌備會3日在台南市福爾摩沙遊艇酒店召開「好料國宴.黃金組合」記者會,搶先公布國宴8道主菜,其中第5道菜為「原味純粹」的刺(木+?)黃錫鯛。中央社記者董俊志攝 113年5月3日 (圖:中央社))

( 台鐵花蓮鐵路餐廳與漁業署、海漁基金會合作推出鬼頭刀魚排便當,每個售價新台幣100元,26日起至9月30日獨家在台鐵夢工場花蓮店限量銷售,每天限量50個。中央社記者張祈攝 111年8月26日 (圖:中央社))


這種雪花不浪漫!海中懸浮物「海洋塑膠雪花」的前世今生…
#1216
04/17/2025

◎早安筆記本:央廣新聞部節目主持人韓啓賢專訪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許瑞峯。

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海龜的呼吸道被吸管堵住,一些海中生物被塑膠繩索纏繞,或是吃入塑膠海洋廢棄物的影片或照片,但海洋中的塑膠除了塑膠袋、塑膠繩與保特瓶外,還有直徑小於0.5公分的微型塑膠。

海洋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台灣多處河川、出海口,都有檢測到微型塑膠。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出哪些訊息?海中微型塑膠的主要來源為何?另外,海中有一種懸浮物被稱為「海洋塑膠雪花」,又是如何形成?

(河川中的微型塑膠,具有不同顏色、尺寸以及型態。(圖:許瑞峯老師提供))

( 以海洋環境教育出發,提升民眾的環境覺知,讓大家可以「知海」、「進海」、「近海」、「淨海」,達到永續海洋的目標。(圖:許瑞峯老師提供))


劉必榮時間:關稅訊息也有假新聞、越南竹子外交、伊朗在中東勢弱ing
#1215
04/16/2025

◎連線專訪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解析重大國際新聞。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日前公布一些清單,將智慧型手機、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等共二十幾項,列入對等關稅豁免的清單,消息一出,相關產業備受鼓舞;但開心不到幾天,川普却在社群媒體表示,關稅豁免清單是假新聞,只是將一些產品重新分類,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逃脫,尤其中國;並提及將在未來一週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給予具體方案…

( 白宮在官網公告將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45%關稅。(翻攝白宮網站))


細看川普的關稅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層次複雜、品項廣泛,讓人摸不著頭緒。除了對全球經貿造成衝擊,連帶影響地緣政治的合縱連橫。
在川普宣布完對等關稅清單後,亞洲國家第一個向美國低頭的就是越南,被課徵46%關稅的越南,早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就有很多在中國的供應鏈轉向越南生產,再間接賣往美國,越南因此受惠良多。近年來越南的竹子外交週旋在美俄中三國之間,游刃有餘。如今中共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展開一連串亞洲訪問行程,連絡各國共同面對美國挑戰的用意,恐怕不言可喻。
( 美中關係、中美關係、對等關稅、加徵關稅、關稅戰、貿易戰。示意圖。(AI生成圖)) 

美國和伊朗日前在安曼展開試探性的接觸,契機在於伊朗在被經濟制裁下,經濟狀況糟糕,拯救經濟的唯一方式只有解除制裁,而解除制裁必須有一套機制,例如伊朗必須重回與美國的伊核談判且重新簽約,才有機會慢慢解除。再者,伊朗在中東的代理人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加薩走廊哈瑪斯甚至葉門的胡塞武裝,都被一一剷除,這代表伊朗在中東的力量正逐漸下滑。不過譎詭的是,美伊談判的訊息,以色列被蒙在鼓裡…

( 美國總統川普的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左)、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Abbas Araghchi))(右)。(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