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40 Episodes
Subscribe

By: RTHK.HK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范永聰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 rthk.hk/artitude

左宗棠 (十一)︰新疆建省
Today at 12:30 PM

光緒二年(1876)二月,左宗棠命大將劉錦棠統兵自甘州(今張掖市)移師至肅州,七月,令劉錦棠領湘軍二十五營一萬三千兵馬,與滿族將領金順率清兵四十營二萬一千兵馬,共三萬四千兵力先鋒,出星星峽進入新疆,一舉奪回失陷十四年的烏魯木齊,光緒三年(1877年)初,天山以北基本上收復,同年進軍南疆門戶庫爾勒,擊敗白彥虎,再收復東四城:庫車、拜城、阿克蘇、烏什。阿古柏政權分崩析離,劉錦棠迅即攻入喀什噶尔(今喀什市),破其都城葉爾羌(今莎車縣)阿古柏已死,南疆全部收復。左宗棠大功告成,需要解決的是,收復被俄國佔...


左宗棠 (十)︰收復伊犁
06/28/2025

同治七年(1868)十月,左宗棠接任陝甘總督後,負責平定西北回民之亂,但他的更重要目標,是收復新疆失地。 清朝初年,天山南北的古代西域,被蒙古準噶爾部所控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與準噶爾展開長達七十年的角力和戰爭,最終在於乾隆二十年(1755)春,清朝趁準噶爾貴族爭權內亂,發兵出征準噶爾。準噶爾首領歸降,但不久復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三月,清朝再次出兵,攻佔伊犁。至乾隆二十四年,肅清準噶爾殘餘勢力,隨後,清朝降服原本受準噶爾控制的天山以南維吾爾人諸城邦,各國成為清朝藩屬,於是清朝在...


左宗棠 (十)︰收復伊犁
06/28/2025

同治七年(1868)十月,左宗棠接任陝甘總督後,負責平定西北回民之亂,但他的更重要目標,是收復新疆失地。 清朝初年,天山南北的古代西域,被蒙古準噶爾部所控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與準噶爾展開長達七十年的角力和戰爭,最終在於乾隆二十年(1755)春,清朝趁準噶爾貴族爭權內亂,發兵出征準噶爾。準噶爾首領歸降,但不久復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三月,清朝再次出兵,攻佔伊犁。至乾隆二十四年,肅清準噶爾殘餘勢力,隨後,清朝降服原本受準噶爾控制的天山以南維吾爾人諸城邦,各國成為清朝藩屬,於是清...


左宗棠 (九)︰西北回亂
06/21/2025

同治七年(1868年)農曆七月,左宗棠殲滅捻軍,獲得清朝賞賜太子太保榮銜。然而,同一時期,陝西、甘肅(當時甘肅省管轄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青海省東北部)等西北省份的回民動亂已經惡化。 所謂回民,是指信奉伊斯蘭教(俗稱「回教」)的民眾,廣泛分布於西北的陝西、甘肅(包括今寧夏、青海)等省的市鎮及農村,中原的河南、山西、直隸(今河北省及北京、天津)、山東等省及雲南、福建亦有分布。回民的起源,據史學家考證,是唐、宋以來陸續從中亞、波斯(今伊朗)、大食(今中東阿拉伯諸國)到中國謀生、經商的移民。特別是...


左宗棠 (八)︰鎮壓捻黨
06/14/2025

同治三年中,清朝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人大臣所組建、指揮的湘軍、楚軍、淮軍等地方軍隊,剿平太平天國,收復南京、蘇州、杭州等經濟重心。同時,向英國、法國求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割地賠款,讓出更多商貿權利,外國人在中國享有更多特權,以換取和平。幼主同治皇帝返回北京,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皇叔恭親王奕訢執掌朝政、主管外交。然而,清朝的政局,仍然動盪不安,民間反抗勢力依然強勁。 在中原大地的黃淮大平原上,即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省相鄰的廣大農村,自古以來,村民組織練武團...


左宗棠 (七)︰收復杭州
06/07/2025

咸豐九年、十年,清朝正陷入內外交困嚴峻處境:太平軍攻破清朝江南、江北兩座大營,並且攻克清朝最重要經濟重心蘇州、杭州以及經濟命脈江南大運河;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並且揮軍沿海岸北上,攻擊天津大沽口,直指北京,清軍慘敗,咸豐皇帝倉皇逃走到熱河避暑山莊,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清朝唯一可以倚重的軍隊,就是由地方團練組編而成的湘軍。 咸豐十年四月,清廷「以曾國藩署兩江總督;擢兵部郎中左宗棠四品京堂,襄辦曾國藩軍務」,曾國藩開始獲得地方實權,左宗棠返回湖南招募壯丁,組編「楚軍」五千人為收復浙江作準備。曾國...


左宗棠 (六)︰英法聯軍
05/31/2025

咸豐九年底、十年初,左宗棠因為受到湖廣總督官文參奏,決定離開駱秉章幕府,準備赴京考試,但途中接受胡林翼勸說,改為到駐紥於安徽宿松的湘軍大營,與湘軍統帥曾國藩會晤,之後奉旨回湖南招募士兵,編練為「楚勇」,參加征伐太平天國,被視為湘軍其中一支部隊。 湘軍的起源,是太平軍於咸豐二年(1852年)中攻入湖南時,路過之處,地方官兵無法抵擋,圍攻省城長沙八十日,幸而長沙城牆堅固,巡撫張亮基率領軍民堅守,擊殺太平天國猛將西王蕭朝貴,太平軍退走,轉往湖北武漢,沿江東下,進攻南京。當是時,湖南鄉紳曾國藩(...


左宗棠 (五)︰成立楚勇
05/24/2025

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力邀之下,加入駱秉章幕府。據左宗棠自己憶述,剛入幕府時,駱秉章對他「猶未能盡信」,但一年之後,駱對他已完全信任,推誠相與,自己只是負責簽署「所行文書劃諾,概不檢校」,宗棠可以放手辦理裁決湖南省軍政事務。 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六年,當是時,太平軍定都天京(今南京)之後,回師進攻湖南,省會長沙及周圍不少縣城被太平軍佔領,而湘東、湘南、湘西農村經常爆發民變,響應太平軍。左宗棠為穩定湖南政局,日夜策劃,輔佐駱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苦撑大局。...


左宗棠 (四)︰左季高出山
05/17/2025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底,太平天國起事之後,由廣西向湖南挺進,勢如破竹,湖南首當其衝,大部分湖南省士大夫、鄉紳,紛紛響應朝廷號召,參與抗擊太平軍。但左宗棠仍然避居鄉間,觀望形勢。 湖南新寧縣武舉人出身的江忠源,在清咸豐元年(1851年),奉命赴廣西欽差大臣賽尚阿軍營,參加討伐太平軍,江忠源回湖南家鄉募招壯丁五百人,號稱「楚勇」,在全州蓑衣渡阻擊太平軍,大獲全勝,太平天國的創辦人之一,天王洪秀全的智囊南王馮雲山中炮死。清朝執政者開始重視地方團練。 左宗棠的好朋友兼姻親胡林翼(時任貴...


左宗棠 (三)︰洪秀全起義
05/10/2025

左宗棠在二、三十歲時,屢次上京赴考落第,以舉人資格在湖南家鄉設館授徒,及在安化陶家坐館任教期間,一些與他同輩的士人,卻紛紛進士及第,並且進入仕途。例如: 張亮基(1807年—1871年),江蘇徐州人,道光十四年舉人,捐納為內閣中書,後以京察一等出任雲南臨安知府(今建水市),獲總督林則徐重用; 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人,道光十八年進士,入翰林院,散館,任內閣學士加禮包部侍郎銜,實授禮部右侍郎; 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陽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任貴州安順、鎮遠、黎...


左宗棠 (二)︰名滿士林
05/03/2025

左宗棠雖然上京赴考屢試落第,但由於他的學識和才智在湖南省早已名滿士林,道光十七年,湖南巡撫吳榮光聘請他擔任醴陵縣淥江書院山長,即校長。一位大人物路過醴陵,與宗棠結交,對他十分賞識,引導他治學方法,並且將宗棠的才學點評推介給朝中重臣。這位大人物就是時任兩江總督陶澍,他是湖南省安化縣人,出身貧寒,嘉慶九年進士,歷任福建、安徽等省按察使、布政使,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等封疆大吏,他的幕僚有魏源、包世臣等學者,他提拔的後進有林則徐、賀長齡等名臣,可說是當時的士林領袖。 陶澍不但向士大夫推介左宗棠,並...


左宗棠 (一)︰湖南舉人
04/26/2025

清朝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日(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於家鄉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左家段村,他的祖父左人錦、父親左觀瀾都是鄉村塾師,收入十分微薄,左宗棠出生時,左氏一家十口,生活非常艱難。宗棠年幼時,十分聰穎,由祖父教導讀書識字,直至六歲,父親左人錦在省城長沙設館授徒,宗棠與兩位兄長到長沙跟隨父親學習儒家經典及科舉考試的八股文。父親對三兄弟教育甚嚴,希望他們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二哥宗植及大哥宗棫先後考中秀才,但大哥宗棫體弱多病,年僅二十五歲便去世;二哥宗植後來雖然高中湖南省鄉試(省級考試...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十)︰新秩序 — 共和理念的勝利
04/19/2025

1640年,經歷了長達11年的「個人統治」後,查理一世(Charles I)因財政困境,被迫重新召集議會。然而,議會並未滿足他的徵稅要求,而是著手削減王權,推行一系列改革。王權與議會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進入了無可挽回的狀態。1642年,內戰終於爆發,英格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 長期以來,王室與議會在權力劃分、財政控制、宗教政策等方面的衝突不斷升級。議會通過了《大抗議書》(Grand Remonstrance),批判國王專制,提出改革建議。查理一世拒不妥協,甚至試圖以武力逮捕議會領袖,導...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九)︰風雲漸起:查理一世的統治初期
04/12/2025

1625年,詹姆士一世去世,其子查理一世(Charles I)繼承王位。查理一世繼承了父親對「君權神授」的堅定信仰,但卻缺乏政治靈活性和處理複雜局勢的能力。他的統治初期,英格蘭面臨著財政困境、宗教分歧和與議會的權力鬥爭,種種因素交織,為日後的內戰埋下了伏筆。 在財政方面,查理一世迫切需要資金來支持其外交和軍事活動,但議會對他提出的徵稅要求多次表示拒絕。為了繞過議會,他採取了強制借款、徵收船舶稅等非常規手段,引發了廣泛的不滿和反抗。1628年,議會通過了《權利請願書》(Petition o...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八)︰新王朝 — 詹姆士一世與政教衝突的序幕
04/05/2025

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駕崩,無嗣而終,都鐸王朝隨之落幕。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 of Scotland)因與都鐸王室有血緣關係,繼承了英格蘭王位,成為詹姆士一世(James I),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詹姆士一世的登基,不僅實現了英格蘭與蘇格蘭王室的聯合,更為英國歷史帶來了新的篇章。 詹姆士一世是一位博學的君主,堅信「君權神授」(Divine Right of Kings)的政治理念,強調君主權威的神聖不可侵犯。然而,他的統治風格與英格蘭議會制度產生了摩擦,王權與議...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七)︰議會興起 — 都鐸王朝的終結
03/29/2025

伊莉莎白時代為英格蘭確立了獨特的宗教體制、開創了海上擴張傳統、推動了文化繁榮。然而,也留下了宗教矛盾未解、王位繼承懸而未決、議會與王權關係待定等問題。 伊莉莎白統治晚期,議會權力逐漸增強,特別是在稅收和立法方面。伊莉莎白雖然堅持王權,但需要與議會協調。這些都影響了「都鐸王朝」的繼承者 — 「斯圖亞特王朝」的命運,亦奠定了後來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同時埋下了王權與議會衝突的種子。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六)︰黃金時代 — 從宗教動盪到伊莉莎白時代
03/22/2025

公元1558年,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繼承英格蘭王位,開啟了被後世譽為「黃金時代」的統治時期。在歷經了兄長愛德華六世短暫的新教改革和姊姊瑪麗一世血腥而嚴苛的天主教復辟後,伊莉莎白一世臨危受命,面對內憂外患,以其獨特的政治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為英格蘭帶來了持久的穩定與繁榮。 她的宗教政策,被稱為「中庸之道」(Via Media),巧妙地在新教與天主教之間尋求平衡,制定了1559年的《宗教統一法案》,確立了英格蘭教會的獨立地位,減緩了宗教衝突所帶來的社會動蕩。同時,伊莉莎白...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五)︰舊教復辟 — 血腥瑪麗的宗教迫害
03/15/2025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年僅九歲的愛德華六世繼位。亨利去世時,留下了一個宗教上處於轉型期、政治上中央集權加強但仍不穩定的國家。 愛德華六世時期,在攝政議會主導下推行激進新教改革。1549年和1552年頒布的《公禱書》,確立英語禮拜儀式,取消天主教傳統。然而,改革過急導致社會動盪,激發起康沃爾和德文郡等地的「禱書叛亂」。 愛德華六世在15歲去世。1553年,由亨利八世的女兒,愛德華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繼位。瑪麗一世決意恢復天主教,處決近300名新教徒,多名宗教改革領袖被處死,因而後世...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四)︰改革深化 — 亨利晚期的政局
03/08/2025

1537年10月,亨利八世(Henry VIII)終於迎來了他的男性繼承人——愛德華王子(未來的愛德華六世)。這本應為英格蘭帶來穩定和希望,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動蕩的時代。在統治的最後十年間,亨利八世的政治和宗教政策走向了複雜而多變的階段,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對英格蘭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托馬斯·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的倒台標誌著改革派勢力的衰落。克倫威爾是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主要推手,他的改革措施引發了保守派和傳統勢力的不滿。1540年,亨利八世與...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三)︰火藥與權力 — 亨利八世時期的軍事改革與王權集中
03/01/2025

16世紀初,歐洲正處於一個軍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火藥的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的形態。火炮和火槍等新式武器的出現,不僅提升了軍隊的殺傷力,更對傳統的封建秩序和權力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敏銳地察覺到了火藥技術所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並決心利用這一機遇,推動英格蘭的軍事現代化,強化王權。 亨利八世即位之初,英格蘭的軍事力量相對於歐洲大陸強國顯得薄弱。他深知,要在競爭激烈的歐洲政治舞台上獲得一席之地,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為...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二)︰ 教會分裂 — 英格蘭教會的誕生
02/22/2025

1534年11月3日,英格蘭議會通過了《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正式宣告國王為「英格蘭教會在世上的最高元首」。這項法案不僅標誌著英格蘭與羅馬教廷千年聯繫的終結,更開創了由世俗君主領導民族教會的先河。這一轉折不僅是一場政治變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宗教範疇。 在這場改革的背後,是權力結構的深度重組。亨利八世(Henry VIII)在廢黜教皇權威的同時,重新定義了君主與教會、貴族與教產、人民與信仰之間的關係。這場改革不是源於神學爭議,而是一場自上而下...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一)︰動盪的王權 — 亨利八世的婚姻危機
02/15/2025

亨利八世(Henry VIII,1491-1547)的婚姻史是英國歷史上最具戲劇性的篇章之一。 作為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的第二位君主,他以六次婚姻聞名於世,更因個人情感引發了深遠的英國宗教改革(English Reformation)。 這場改革不僅改變了英格蘭的宗教格局,更為英國日後的政治和社會發展奠定了關鍵基礎。 16世紀的歐洲正處於變革的風口浪尖。 德意志地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動搖了羅馬天主教會(Ro...


鄭成功 (十二)︰鄭克塽降清
02/08/2025

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1681年3月17日),鄭經病逝後不及三日,大將馮錫範擁立自己的女婿鄭克塽為延平王,藉口監國鄭克臧(原字臧下有土字)不是鄭經親生子,聯合劉國軒殺害克臧,稱為「東寧之變」。鄭克臧為人剛毅果決,頗有鄭成功的風範。加上他是文臣陳永華的女婿,受陳永華教導,執法秉公,不避權貴,即使是鄭氏宗親不例外,因此鄭氏宗親和將領官僚多對他忌恨,除之而後快。 鄭克臧被殺之後,董太妃發旨,立鄭經次子鄭克塽為延平王,封馮錫范為忠誠伯,獨攬大權。台灣明鄭政局動盪,為清朝攻伐台灣提供了良機。當時掌...


鄭成功 (十一)︰鄭經繼位
02/01/2025

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清康熙元年、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病逝,虛齡三十九歲(未滿三十八周歲)。 在此之前,清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11月24日),清朝藉口與鄭成功勾結,處斬鄭成功父親鄭芝龍及其親族十一人。 鄭成功親征台灣時,安排長子鄭經(生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10月)留守廈門(當時稱為思明州)。鄭經年少好色,與其弟鄭智之乳母陳昭娘私通,生下長子克臧,卻被正室唐氏指控「亂倫」,唐氏父親為鄭成功大將唐顯悅,向鄭成功告發,鄭成功勃然大怒,下令掌管廈門軍隊的堂兄鄭泰...


鄭成功 (十)︰收復台灣
01/25/2025

鄭成功北伐兵敗,損失慘重,再無北伐能力。於是鄭成功決定接納荷蘭通事何斌的獻策,將目標轉向當時被荷蘭人統治的台灣。 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初,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三百艘,自金門出發,先攻克澎湖,然後向台灣進軍。四月初六日,鄭成功進駐普羅民遮城,改稱為赤嵌樓,設立東都承天府,並設天興、萬年二縣,屯兵墾殖,長期固守。但荷蘭台灣長官揆一仍然據守熱蘭遮城,與鄭軍對峙八個月。 永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揆一見大勢已去,率領敗軍退走,鄭成功完成收復台灣。


鄭成功 (九)︰三次北伐
01/18/2025

南明永曆十年(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為根據地,在福建、廣東沿岸與清軍頻繁交戰,鄭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權,並且在杭州、蘇州,甚至北京廣設商業據點「山五商」,開闢貨源以和外國商人貿易、累積資金,招募中外雇傭兵,及進口盔甲、銃砲、刀劍等武器以擴充軍力,又以內陸的商業據點為基地,支持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幫會洪門,為北伐作準備。 永曆十一年(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七月,鄭成功誓師北伐,行軍前有令:「不准姦淫擄掠婦女,如有故違,本犯立即梟示,大小將領一併連罪;不准擄掠男...


鄭成功 (八)︰台灣發展
01/11/2025

1624年9月(明天啓四年八月)荷蘭在試圖武力奪取葡萄牙人所佔的澳門,及中國的澎湖失敗之後,轉而往東佔據澎湖東方的台灣島,在西南岸邊構築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開始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台灣在明朝地方誌及地圖上稱為「小琉球」(相對於明朝薩屬琉球王國,但小琉球面積比琉球大),又以其中之一原住民部落名稱,稱為「大員」(閩南語發音與“台灣”相似)。歐洲航海家稱之為「福爾摩沙」(葡萄牙語formosa)即美麗的意思。長期以來,島上是原住民的世界,原住民種族非常多...


鄭成功 (七)︰壯大勢力
01/04/2025

1646年,即南明隆武元年年底,鄭芝龍背叛隆武帝,宣布降附清朝,而且親自率領家屬到福州與清將博洛談判,卻被博洛拘留,送往北京軟禁。鄭成功及叔父鄭鴻逵(芝鳳)沒有追隨鄭芝龍,率領部屬繼續抗清。清軍長驅直下,攻陷泉州、漳州,鄭成功母親田川氏(翁氏)被亂兵污辱,自殺而死。鄭成功十分憤慨,發誓與清朝勢不兩立。然而,當時清軍已控制福建陸上大部份地方,鄭成功及鄭鴻逵只能據守一些沿海島嶼,例如廈門、金門、銅山(東山)及廣東潮州的南澳島等,與清軍對抗。當時清軍未有水師,而鄭成功、鄭鴻逵有豐富的海上戰鬥經驗,加...


鄭成功 (六)︰孤臣抗清
12/28/2024

鄭森,即鄭成功,什麼時候離開南京,返回家鄉福建泉州已不可考,應該在清軍攻陷南京之前。弘光帝即位時,鄭芝龍派四弟鄭鴻逵(原名鄭芝鳳)率兵協防南京,擔任鎮江總兵·鎮海將軍,弘光元年初,清軍渡江,鄭鴻逵率領水師退回福建,中途在杭州遇到唐王朱聿鍵,於是一起回到福建。唐王朱聿鍵是明太祖第二十三子朱桱(音莖)的後裔(唐王命名字輩是: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封於河南南陽府(今河南省南陽市) ,逃難至杭州。回到福州後,鄭鴻逵為免其他明朝薩王捷足先登,擁立朱聿鍵為皇帝,改年號為「隆武」,鄭鴻逵因此封為侯爵,不...


鄭成功 (五)︰南明黨爭
12/21/2024

鄭森即鄭成功在南京求學拜師期間,卻遇上明朝「天崩地裂」的國家覆亡局面: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自縊駕崩,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滿清入主中原,南京明朝大臣為擁立新帝黨爭激烈,閹黨大臣馬士英率領江北四鎮官兵護送福王世子入南京稱帝,史可法等東林黨大臣被排擠,滿清大軍南下,史可法鎮守揚州,奮力抗清,但江北四鎮將領不服從指揮,而且陸續投降清朝,清軍進攻揚州,史可法戰敗殉國,南京岌岌可危。 弘光元年(1645)五月初,清軍進攻南京,五月初十,弘光帝與馬士英等人逃離南京,城內遂「亂作一團」,但...


鄭成功 (四)︰明朝覆亡
12/14/2024

明朝崇禎元年(1628年)8月,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陸續擊敗海盜(海商)對手李魁奇、鍾斌、劉香等集團之後,看準形勢,接受新任巡撫熊文燦的招安,歸附朝廷,被任命為「海防游擊」。這雖然是明朝軍隊編制內的四品中級職位,但鄭芝龍實力雄厚,得以藉明朝將領身份,制衡福建沿海海盜(海商)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以及日本、琉球等國商船,集海盜、海商、海軍將領於一身,地位非常顯赫。於是鄭芝龍在崇禎四年(1631)把田川氏(翁氏)夫人和八歲左右的長子福松由日本平戶迎接回家鄉泉州安平鎮,福松改名鄭森,聘名師教導儒...


鄭成功 (三)︰海盜首領
12/07/2024

1624年(明天啓四年)年底,鄭成功出生後不久,鄭芝龍與李旦離開平戶,原因不明。有說法是李旦被平戶藩主驅逐出境,另一個說法是李旦應荷蘭人邀請,調停荷蘭與明朝之間的矛盾。年幼的福松(鄭成功)仍留在平戶,由母親田川氏(翁氏)撫養。 李旦及鄭芝龍船隊停靠在另一家海商(海盜)集團所建立的港口今日台灣中部的北港(今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一帶),海盜的首領名顏思齊,家鄉是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今屬廈門市海滄區)。顏思齊年輕時參加海商(海盜)集團,由於精通武術,性格豪爽,很快成為領袖之一,為了方便在馬尼拉經商...


鄭成功 (二)︰鄭芝龍經商
11/30/2024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自稱:「少年時已(意尚未成年),不肖,浪跡江湖時,髪尚被面」。據史書記載,芝龍少時聰明英俊,氣宇軒昂,性情蕩逸,不喜讀書,而臂力過人,喜歡耍拳弄棒。其父做過泉州府庫吏,有五個長到成年的兒子;分別以龍、虎、豹、麟、鳳為名。 芝龍是兄弟中的大哥,父親過世後,成為一家之主。明天啓元年(1621),鄭芝龍十七歲,帶著兩個弟弟芝虎、芝豹跑到廣東投奔在澳門做生意的母舅黃程。葡萄牙人自嘉靖年間以澳門為居留地,發展對華貿易,形成了廣州-澳門-馬尼拉的三角航線,由於明朝政府不准許葡人到內...


鄭成功 (一)︰明朝海盜
11/23/2024

鄭成功原名鄭森,父親鄭芝龍,原名鄭一官,家鄉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石井鄉水頭村。鄭家是當地土豪,世代從事海外貿易。在明朝,明太祖實行鎖國政策,明令嚴禁海外貿易,除政府指定的朝貢之外,有所謂「片板不得下海」,違者處死的說法。因此從事海外貿易,是干犯死罪的違法走私行為,被朝廷視為「江洋大盜」或「海盜」。 但由於福建、浙江、廣東沿海,耕地少、人口多,而走私海外貿易,利潤豐厚,不少地方土豪勾結官府及沿海衛所駐軍,明目張膽放洋出海謀求暴利。當然,有利可圖,必有矛盾,海商(海盜)集團之間,各自形成勢力...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二)︰奧朗則布的政策與帝國的衰落
11/16/2024

奧朗則布(1618-1707年)的統治標誌著莫臥兒帝國的巔峰,同時也預示了其衰落的開始。他的政策,尤其是宗教政策,對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章將詳細探討奧朗則布的各項政策及其對帝國衰落的影響。 奧朗則布實行了嚴格的伊斯蘭政策,與前幾代統治者的寬容態度形成鮮明對比。1679年,他重新徵收非穆斯林人頭稅(jizya),這一舉措激起了廣泛的不滿。他還禁止修建新的印度教寺廟和修復舊寺廟,甚至下令拆除一些著名的印度教寺廟,如馬圖拉(Mathura)的克沙瓦寺(Keshava Temple)。奧...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一)︰奧朗則布——帝國版圖的極限擴張
11/09/2024

奧朗則布(1618-1707)是莫臥兒帝國第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真正強大的統治者。他的統治時期(1658-1707年)見證了帝國領土的最大擴張,但同時也埋下了帝國衰落的種子。奧朗則布的統治充滿矛盾和爭議,他的政策對莫臥兒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皇子們之間的繼承戰爭。奧朗則布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和政治陰謀,擊敗了他的兄弟們,並最終在1658年登上皇位。他軟禁了自己的父親沙賈汗,直到後者在1666年去世。 奧朗則布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統治下,...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沙賈汗 —— 輝煌的建築
11/02/2024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沙賈汗最著名的建築成就無疑是泰姬陵(Taj Mahal)。這座為紀念他摯愛的妻子慕塔茲·馬哈爾(Mumtaz Mahal)而建的陵墓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泰姬陵建於1632年,歷時22年完工。它融合了波斯、中亞和印度的建築風格,以其完美的對稱性、精緻的大理石雕刻...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九)︰沙賈汗時期 —— 建築、藝術與文化的巔峰
10/26/2024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雖然沙賈汗主要以其建築成就而聞名,但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鞏固了莫臥兒在德干地區的統治,成功抵禦了波斯薩法維王朝的入侵,並在中亞地區擴大了影響力。 沙賈汗時期,帝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繁榮。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大規模的建築工程也給帝...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八)︰阿克巴晚期與繼承者賈漢吉爾
10/19/2024

阿克巴的文化政策創造了一個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促進了不同文化傳統的交流和融合。這種多元共融的文化特色成為莫臥兒帝國的重要標誌,也為印度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阿克巴時期被認為是莫臥兒文化的黃金時代,其影響一直延續到後世,塑造了印度多元文化的特質。然而,這種文化政策也面臨挑戰,如何在融合中保持各文化傳統的獨特性,以及如何平衡不同文化群體的利益,都是阿克巴及其繼任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七)︰阿克巴的文化政策——多元共融的黃金時代
10/12/2024

阿克巴大帝的統治不僅見證了莫臥兒帝國的政治和軍事擴張,更開創了一個文化繁榮的黃金時代。他的文化政策以包容和融合為核心,旨在創造一個多元共存的文化環境,這不僅豐富了莫臥兒帝國的文化內涵,也為印度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語言與文學發展方面,阿克巴大力推動波斯語和印地語的發展。波斯語作為宮廷語言得到廣泛使用,同時他也鼓勵印地語文學的創作。阿克巴支持將梵語經典翻譯成波斯語,如著名的《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翻譯項目。這不僅促進了文化交流,也為後來的印度-伊斯蘭文化融合奠定了基...